第五百七十八章 朱元璋的教导 (第2/2页)
戈。 “占城不需要图谋,他们会乖乖的归顺的。” 朱高炽自信的说道。 没有了平原如何养活人口? 墨西哥恨不恨美国? 当然恨。 可恨有什么用呢。 墨西哥的平原地区全部被美国占领,只留下了山区荒漠,而美国实力强大,墨西哥被揍怕了,不敢要回自己的国土,以墨西哥内外环境,必然生活穷困。 长期的穷困和潦倒,又逼迫墨西哥的百姓们逃入美国。 道理是一样的。 “占城小国,屡次被安南欺压,早就被安南打怕了,如今我大明收复安南,改回交趾,占城绝对不敢对我大明表露不满,可是他们内部缺少粮食,内部矛盾早已激化。” “这两年屡次派使者就是证明,说明了占城国王已经急了。” 听闻后,朱元璋略有所悟,笑道:“你是想等占城国自溃?” 朱高炽点头承认。 历史上,占城王国的确向朱棣上书过,想要内附大明,后来因为交趾的长期反叛,此事最后作罢。 如今交趾已经彻底平复。 占城王国已经没有了存在的必要。 如果不是占城王国的港口,其实朱高炽都不着急,等上个十年二十年才更好。 占城王国的国土,只剩下山区,以如今的生产力和局限性,带来不了生产,利益不大,如果是考虑未来,还不如十几二十年后再来收复,性价比更高。 “咳咳。” 朱元璋咳嗽了两声。 去年的冬天,朱元璋老毛病复发,经过大夫们的进行调养,才逐渐的好转。 “皇爷爷。”
朱高炽一脸的关心。 朱元璋摇了摇手,笑道:“咱好得很。” “你对未来的大明规划是什么样子的?” 朱元璋担心自己看不到那天,但是他很好奇,很想看上两眼未来大明百姓的模样。 幼年的时候。 一家人齐齐整整的饿死。 这是朱元璋的心魔。 对待任何贪官污吏,朱元璋绝对不手软。 农民出身的皇帝,朱元璋发自内心的希望老百姓过得安逸,无论是为了美好的期盼,还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朱高炽沉思起来。 朱元璋的问题,是个很大的问题。 深知世界地图和历史未来的朱高炽,心里的规划同样是庞大无比,可更因为看得更多,知道的也越多。 太富裕了。 是好事,同样也是坏事。 历来有名的商帮,皆出自于贫瘠地区,穷困人口,无论古今中外。 大明的徽商最有名,资本最大,因为徽州最穷。 后世也是如此。 义乌的百姓们,不是他们愿意离开家乡,放弃安逸的环境,主动去面临各种的阻碍,是他们不离开故乡就活不下去啊。 随着大明的富裕,以及东亚东南亚贸易圈的兴起。 百姓们是没有动力离开舒适区的。 大明的中后期,进入了“人口陷阱理论”社会,人们越来越穷,促进了百姓们向外的开拓,东南亚的华人势力高涨,遍布各地都有华人的居住区。 可这个里程,随着清朝的建立而中止。 到了清朝中期,更早的进入了“人口陷阱理论”社会,可清朝的闭关锁国,禁锢思想,高度的控制力,不但让中华文明倒退,也导致汉人并没有像明朝中后期那样流入到东南亚。 一直到南方满城的消亡,清朝统治力管束不了汉人,才有了汉人的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等等事迹。 这是社会发展的本质。 正如西方。 哪怕黑死病后的西方,人力变得稀缺,可是因为落后的农耕方式,生产力仍然是有限的,所以西方人开始往海外探索。 因为他们从海外获得的贸易,远比在国内收获的强。 而如今的大明不同。 国内才是最大的市场,注定了商人们争抢的是国内市场,其次是东亚和东南亚贸易圈,更不会离开这最大的市场,去贫瘠的地方,能带来什么利益呢。 因为太先进。 他们没有理由离开舒适区。 就和后世虽然经过大发展,可人力资源比起社会生产力仍然庞大,导致对于技术的革新没有太大的市场需求,也就是国内无法提供科研发明所需要的市场需求。 而在国外,因为获得了无数新土地的西方人,他们的人均资源非常高,导致人力仍处于稀缺阶段,所以国内同样一片土地上生育和教育出来的读书人,最后在国外的科研比例占比非常之高。 新的工业皇冠上,有的研发团队中的汉人比例,甚至占比五成以上。 这就是自然发展道理的本质。 而不是谁比谁智商差,谁又比谁能生等等。 所以听到朱元璋的文化,朱高炽无法第一时间回答。 他的布局虽然有模型,可如何通过行政手段改变,乃至促进,是需要摸索新的方法的。 西方的道路是走不通的。 后世走不通。 如今的大明也走不通。 因为双方的自然环境不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