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一章 手段 (第3/3页)
到10万了,怎么还按20万算?
“打个巴掌给个甜枣,这点道理还不明白?” 童骁骑似懂非懂的点了下头: “我知道了~” ... 转过来,许半夏气呼呼的冲进高斌办公室: “你疯了你?你知不知道这样做是犯法的?” “我知道啊,所以我让童骁骑去自首了,做错了事必须要承担后果,我比你明白!” “你也太狠了?这么利用童骁骑,你良心不痛吗?” “不痛,我问你合同签了没?” 许半夏没好气的将合同摔在桌上: “签了,按你的20万,我们自己负责清污。” “嗯,一桶油而已,清不了多少钱。” “我的是钱的事儿吗?是你的行为,太恶劣了,跟恶霸流氓有什么区别?” “区别就是我主动承认了错误,并愿意接受惩罚,但恶霸流氓不会。” “你~”许半夏气的不出话了。 “别你你我我的了,抓紧时间把堆场建好,规划要好好做,后期要建码头的话,不能受到影响。” 许半夏终究是个生意人,气过了也就过了。 “我知道了。” 她突然想到什么,随后道: “对了,这次去北面,我们人生地不熟,怎么弄到废钢?” 高斌早就想好了,他拿起座机电话打了出去,没一会儿,一个中年人敲门进来: “厂长,您叫我~” “嗯,这是我朋友许半夏,跟你一起去北面。” 高斌介绍了一句,然后道: “你给她介绍一下北面的情况。” “好~” 高斌低头忙活,但实际上耳朵竖的很高,一直在听他们。 有些事,是没有生活在这个年代的人们永远不知道的。 比如这个时代想要买到国际列车票并不容易。 一方面,私人护照很难办,需要政审——大约半年时; 另一方面,票价也是普通人负担不起的:一张京城到莫斯科的单程车票1790元,而这个时候,一个拥有不错工作单位,以及不错职位的普通员工,月工资也就150左右。 这个姓金的中年人回忆: “我第一次坐上列车的时候,就被被同包厢乘客的阵仗吓了一跳,一个倒爷,拿着八个大箱子。 他当时还跟我打了声招呼,然后,床底就被箱子塞满了。” 其实他们跟后世的快递员差不多,不过90年代坐国际列的倒爷们,可比后来的快递员赚得多多了。 “现在咱们和北面之间做贸易已经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利润非常大。 从咱们滨海带100件皮衣去;从莫斯科带回100条香烟。 这一趟跑下来,不算上游和下游的利润,光是运货的就可以赚一万块了。” 许半夏听得入迷,眼睛闪烁着刀乐的符号。 “可是为什么北面对我们的产品需求这么大?” “呵呵,苏联刚解体,那边几乎完全没有轻工业。 所以不管咱们从国内带去什么都是好的,一盒火柴都能换个军事望远镜。 很多生活物资,咱们不卖,就没人卖了,价格都是咱们自己定的。 其实不止是莫斯科,西伯利亚大铁路沿途也是一样的。 在国际列停靠的各站,当地人会准时守候在铁道旁,找乘坐列车的倒爷们买东西,形成了一道有趣的风景。 那些列车员、翻译和去留学的学生都做起了生意,留学生随便带50条牛仔裤过去,就够3、4个月的生活费了。 高斌笑着打断: “你少给她描绘这些赚钱的好事,给她讲讲危险,提高下警惕。” “好的厂长,其实也好理解,钱多招祸嘛,许多不法分子对国际列虎视眈眈。 三年前那场国际列车大劫案震惊全国,你还记得吧? 到现在那个犯罪团伙还没捉拿归案呢。” 许半夏惊讶: “这么危险啊?” “对啊,但即便危险也有的是人干,毕竟利润太疯狂了。” 运货的倒爷要面临人财两空的危险,驻守莫斯科卖东西的华夏人同样不安全。 这年头在莫斯科做买卖都是现金交易。 每携带大量现金,很容易成为不法分子的猎物。 因为担心被抢,倒爷们每活得心翼翼:从市场下班后,他们带着赚取的现金回家。 路上,他们跟间谍一样,不时观察是否有人跟踪。 回到家,他们打开房门,挤出一条缝就立即溜进去。 为了防盗防抢,很多华夏人都会在房门内侧放一个大柜子,因此开门只能开一道缝。 锁上房门并立刻用柜子抵住,接下来就要开始一项激动人心的工作了:数钱,用点钞机数钱。 听完老金的话,许半夏有些打怵: “那我去北面不是很危险吗?” “所以老金会跟着你,到时候你把童骁骑带上,多少能保护你的安全。” “我知道了,那这次去,我们要不要带点货物?能赚一点是一点嘛。” “这你不用考虑,我都安排好了,老金就是去办这件事的。” 老金憨笑道: “咱们都是替厂长打工的,以后多多关照!” 许半夏尬笑两声: “那个,好,您多关照我才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