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发动机故障 (第1/2页)
常浩南并没有需要真的等两天时间。 因为就在盛京这边召开工作协调会议的同时,阎良,出事了。 时间回到半个小时之前。 试飞员林亭光正在驾驶歼8-3的01号原型机进行计划中的高空大表速试飞项目。 尽管后续的04和05号两架全状态原型机要换装新型机翼,但这并不意味着非全状态的01和03号两架原型机的试飞数据就没有了意义。 实际上除非像是苏27的原型机t10一样把总体设计完全推倒重来,否则即便飞机设计出现变化,也只需要用新的原型机补充进行一部分相关科目即可。 即便这种变化看上去非常明显也一样。 比如Fc1枭龙战斗机的01号和03号原型机,用的还是附面层隔板进气道,从04号才开始换用dSI进气道。 又比如歼10的01号和03号原型机进气道上方的六根加强筋真的只发挥结构补强的作用,但量产型上则调整了布置方式,顺便增加了扰流作用。 林亭光今天要测试的内容就跟机翼没什么关系,而是要找到当前飞发匹配设计下的极限飞行包线—— 而涡喷14,至少眼下技术状态的涡喷14,无疑属于后面一种稳定性不好的发动机。 “右发动机故障,失去推力。” “01号准备返回机场降落。” 但同样和所有的其它设备一样,发动机在设计时候确定下来的纸面性能,跟它被制造出来并安装到飞机上之后的实际性能往往是有差别的。 但就像失速、尾旋这些科目一样,“不正常”飞行对于试飞员这个特殊群体来说本来就很正常。 绝对是出大问题了。 “很好,科目完成,准备返航,注意你当前的飞行空域中有大侧风。” 这句话意味着随时可能牺牲的风险,但林亭光的语气却仿佛只是在描述自己早餐吃了什么一样平常。 “准备进行偏航机动试飞。” 虽然在大表速的情况下面临飞机故障,但长久以来的训练还是让林亭光冷静地报告了目前的问题,并且开始考虑排故。 …… 他几乎是下意识地缓缓收起油门,然后调整飞机姿态进入左转下降,对准机场跑道的方向。 因此他犹豫了几秒钟。 所以试飞工作更是得千万个小心才行。 所以就需要试飞团队能够精确地确定发动机的实际极限到底在哪里。 除了挽回飞机本身之外,本次试飞产生的故障数据也相当宝贵,如果能够原原本本地带回去,会给下一步的改进工作带来巨大的帮助。 这个临界值的高低也就决定了发动机性能的好坏。 林亭光看着不断掉落的高度表,大脑飞速运转,不断思索着目前面临的局势。 tF30装在F111上表现不错,装在F14上就完全是灾难。 但对于一些稳定性不好的发动机,比如tF30或者早期型的F100,纸面性能则几乎没有什么参考价值。 一个不好不坏的消息,失去液压意味着对各个舵面的cao纵会变得异常困难,但放下了起落架至少意味着只要飞机触地,就基本上能够保证安全。 本次试飞过程中最危险的部分已经完成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