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全国首个压气机研究中心 (第2/2页)
大后来居上。 一步慢步步慢,尽管京航后来也试图在这方面重新追上竞争对手的步伐,但一直到进入90年代,这种情况都并没有多少好转。 主要是这个年月,华夏根本没有太多能用上风洞的研究项目,国家级的大项目又有位于涪城的29基地可以用于测试,所以京航打上去的新风洞建设申请始终无法通过,只能在已经用了四十年的D4风洞基础上缝缝补补。 而常浩南从盛京带过来的这个试验台计划,完全可以作为京航大学的全新赛道。 “呃……倒也不必砸锅卖铁这么夸张,这个试验台是涡扇10项目的一部分,不需要学校出经费,只要给我一块地方就行,最好面积能大一些。” 常浩南看着有些过于热情的唐林天,不由得后退了半步。 “诶,那怎么行,学校要支持浩南同志你的工作嘛。” 唐林天直接伸出双手握住了常浩南的手: “我觉得,不如趁这个机会,建立一个压气机研究中心,经费方面你不用担心,除了十号工程的相关拨款之外,剩下的空缺都由学校给伱补上!” 对方这样突如其来的大方让常浩南有些意外。 “唐院长,这是不是有点太大动干戈了……” 毕竟在他的印象里,自家学校在90年代末的日子不说紧巴巴,至少也应该没有这么财大气粗才对。
“哪里的话,学校今年上半年的经费能富余下来这么多,还不是借了你的光,把这些资金用在支持你的工作上,那也是应该的……” 唐林天赶紧解释,生怕常浩南不愿意要这笔钱。 对于京航来说,不管要搞什么新的研究领域,通过审批才是最难的部分,而现在常浩南手里拿着太行项目这么个尚方宝剑,还有什么审批能过不去? 至于钱,那就更是小意思了—— 课题组在获得横向课题的时候,拿到手的经费基本上是要被学校雁过拔毛一次的。 比例从四分之一到一半不等。 当然,杜义山或者常浩南这种人的经费,那绝对是要全额发放的。 但是最近一年,在后者的带头作用下,学校里的其它课题组也拿到了比往年多得多的项目。 不仅有来自上级单位的纵向,还包括很多国企,甚至是民营企业提供的横向课题。 相应地,学校也勉为其难地从中赚了个盆满钵满。 赞助一个研究中心自然不再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那……这个压气机试验台,咱们同时造三个。” 既然对方盛情难却,常浩南也不再客气。 “行。” 唐林天点头。 “设计单级压比分别做到1.4、1.6和2.4,分别对应叶尖的速度上限150m/s、300m/s和600m/s。” “听你的。” 唐林天又点头。 “另外,我还需要一个带有非接触式扫描测温设备的大型试验台,以及相应的燃料管路和点火设备,工作温度至少要达到1600℃。” 这显然跟作为冷端部件的压气机没了关系,而是常浩南为后续涡轮研究做的准备。 这得寸进尺的程度让旁边完全听不懂两人对话内容的朱雅丹都有点担心。 不过唐林天看了一眼常浩南,犹豫半秒之后还是咬了咬牙: “也可以。” “那成交!” 常浩南满意地伸出另一只手: “不过我现在精力实在有限,这个试验中心,就劳烦让我老师来负责吧。” “成交。” 两个人的四只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