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材料突破,满盘皆活 (第2/2页)
缓了一会之后才总算稍稍平静下来: “那常总,这个轴承如果通过了基础性能测试,是要先装到涡扇9上面做一下装机检测?” 虽然常浩南名义上只是太行发动机的总设计师,而涡扇9项目仍然完全由430厂负责,但如今几乎半个430厂的研发和生产团队都在盛京这边,因此他实际上完全可以同时指挥两个项目。 于是他当即给出了肯定的答复: “对,在涡扇10的详细设计方案出来之前,所有生产工艺相关的技术,伱们黎明厂都跟430厂对接一下,在涡扇9上面进行测试,这样设计工作和生产工作两不耽误,还能顺便解决涡扇中推的国产化问题。” 这种cao作严格来说当然是有些不讲究的,但华夏在航空动力这块的底子实在太差,不仅资金投入有限,就连研发和生产人员的规模,要想同时完成两个大项目也是捉襟见肘。 偏偏这两种型号的涡扇发动机又都是重点型号的关键子系统,因此常浩南只能用这种办法实现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了。 这也是为什么他在上午那份建议书中,强烈反对把航空工业总公司平分为业务相同的两个集团搞所谓的“同领域竞争”。 几个菜啊喝成这样?
电话另一边,犹豫片刻之后,钟世宏还是决定先把两家厂子过去的那点恩恩怨怨放下: “行,正好张振华现在也在我们厂里,我通过他开展工作也比较方便。” 天大地大,手头的项目最大。 再说这个事情做完,别看430厂那边能几乎白嫖一个成熟的涡扇发动机型号,但真要算起来,还是他和黎明厂的收益最大。 航空动力“老大哥”的身份绝对无可撼动。 …… 把手头最重要的事情解决掉之后,常浩南随后又回了几封传真,确定兴澄特钢为航空发动机轴承用钢的A点供应商,而东北特钢则为B点供应商——这个年代的电子邮件在国内还不是一种正规的沟通手段,因此正式的公文还是要通过信件、电报或者传真形式送达。 至于所谓AB点供应商,则是参照戏剧AB角的配置,避免偶发的不可控因素对项目进度产生巨大影响,属于风险管控的一部分。 在这90年代还不算流行,不过以后大家都会在血淋淋的教训中逐渐建立起这种意识。 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东北特钢就失去了机会。 于公于私,常浩南都不可能让他们的努力打了水漂。 作为一切制造行业的基础,材料领域的巨大突破绝不只是有利于某一个项目。 尤其是齿轮轴承这种华夏制造业历来的短板。 当然,常浩南相信无论兴澄特钢还是东北特钢,都肯定已经在考虑把这种新材料推向市场了。 但是获得市场的认可毕竟还需要时间。 思索半晌之后,常浩南重新拿起电话,拨通了科工委那边的一个号码。 只不过这次不是直接打给丁高恒。 对方毕竟是科工委主任,不可能什么小事都直接麻烦人家。 “喂,兰秘书,我是常浩南。” “浩南同志,有事您吩咐。” 尽管常浩南如今在科工委并没有任何正式职务,但几乎所有人都知道,除了丁高恒本人以外,他在科工委的话语权几乎跟几位副主任齐平。 兰秘书这种能跟在大领导身边的人就更不用说了。 只要不违反原则问题,常浩南就是他的第二个领导。 “麻烦把目前申请到精工计划的项目列一个表,然后发给我。” 常浩南自然是准备从里面找几个合适的分给东北特钢。 他需要一碗水端平才行。 “好,我马上去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