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085 各方反应 (第4/4页)
/br> 去报官?那是不可能的。 都是大清朝的子民,装什么热心洋夷。 如此大案,报官了你踏马还想走? 遇到狠辣的坐堂官,先定你个嫌疑罪。 遇到相对正直的,也会说你暂时不能走,要随时配合审案。 在查清真凶之前的这段时间里,就待在衙门里吧。 不过, 你一介草民,住后堂和本官一个待遇,不妥吧? 住二堂,和六房书吏平起平坐? 住大堂,有碍观瞻。 算了,还是蹲大狱吧。 衙门里,就这地儿符合你的气质。 找个稍微干净点的单间,锁里面。 配合随时上堂作证,和各级堂官讲述目击过程。 跪着讲! 一个字都不许错! 否则,焦头烂额的堂官,说不定会赏你一顿板子。 教训这个缺心眼的倒霉货。 以上,大清百姓都懂。 所以,惨案发生足足一个时辰后。 才有一艘官船路过,发现,然后火速报告了浒墅钞关监督。 监督立即把消息转告了附近的八旗兵。 副都统海儿哈一听,兹事体大。 带一队骑兵沿着运河查看,目睹了现场后。 不顾大雨地滑,纵马狂奔入城。 一路闯进了巡抚衙门,这才有了开头的一幕。 …… 事后,李郁从巡抚衙门的一位热心小吏那听说了事情的全过程。 他对百姓的回避倒不意外。 不过,对清廷官吏的反应很感兴趣。 没有推诿,没有敷衍。 而是一级级的,逐层上报。 那位报信的副都统,损了两匹战马,路滑折了马蹄。 还有一名骑兵,白茫茫分不清哪儿是路,哪儿是河。 冲进了河里,直接被河水冲走了。 而即刻,一个营的绿营兵就冒雨出城。 沿着大运河上下,来回的捞人,寻找证据。 每隔2个时辰,就轮换一个营。 清军军制,绿营兵一个营,大致在500人左右。 虽然战斗力稀碎,然而还是听话的。 连续数日的大搜捕,绿营兵病倒100多人,失踪死亡20余人。 一无所获! 更糟糕的是,因为恶劣天气。 甚至找不到目击者! 这让马忠义大骂,商船的良心都坏透了。 这踏马的可是京杭大运河,来往如梭,白帆如云。 不是京郊野三坡,三天遇不到一个鬼影。 前面几里地就是浒墅关,一年上交50万两税银。 然而,无论他怎么咒骂,你们快回来。 那些船,也不可能理睬他。 从船主,到水手,都互相告诫了,绝不承认自己在某年某月某日,经过了那一段运河。 没路过,没看见,没有的事。 否认三连! …… “海儿哈都统,劳烦你带兵,把方圆3里的人都抓来吧。” “马大人客气了。” 海儿哈是大清的忠臣。 他带领着500骑兵,在附近转悠了几天,成功捉拿了一些百姓。 终于有扛不住刑罚的,招供说出了一条线索。 那天,他在运河边收小网。 曾听到了炮声,看到了几艘船打起来了。 马忠义闻讯赶来: “那船是什么模样?船上的人又是什么打扮?” “船就是普通的船,运河里天天过。船上人像是奔丧的。” “什么?” “都戴着白孝。” 马忠义一口郁气,上不来。 他扶着墙壁,到屋外透了口气。 “主子,你没事吧?” “刘路,咱们爷俩在关外打猎的日子,还记得吗?” “当然记得。” “也许,过几个月,咱们又得回关外喽。” “主子,是因为白莲案吗?” “是啊。皇上再仁慈,这次也饶不了我们了。” 马忠义脸色的忧伤是真的。 刘路的忠诚,也不掺水分。 他默默的递过手帕: “主子,没事,奴才陪着你。” “本官说句犯忌讳的话,关外苦寒,虽说是龙兴之地,可个个都不想待,盼着入关过好日子。” “奴才倒觉得,关外的人心踏实,不似这江南。” “你说的对。” 主仆二人,在伞下颇为感慨。 江南虽好,人心太坏。 关外苦寒,可老铁们憨厚啊。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