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话事人_096 教坊司赎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096 教坊司赎人 (第2/4页)

/br>    范家,都瞧在眼里。

    更加笃定,是和珅这小子对自家下手。

    忍,等这家伙圣眷淡薄了。

    再通过联络在野的文人名士,京城的清流,弹劾他。

    范族长看得开,

    沉沉浮浮,起起落落,太正常了。

    钱财,乃是身外之物。

    谁让祖宗是范文正,不是孔圣呢。

    皇家不敢实质上动孔家,最多是斥责,换族长。

    爱新觉罗的天下,孔家的dang。

    衮衮诸公谁敢说,自己不是儒家弟子呢。

    ……

    李郁,

    在这段时间还干了一件大事。

    把苏州府的官吏都惊呆了。

    他,竟然派人去扬州府驿站,找到了卧病在床的马忠义。

    交给了他500两银子。

    马忠义的家奴,刘路正蹲在小炉子旁煎药。

    听完了来人的用意,拿到银票的时候。

    几乎是呜咽了,感动的涕泪横流。

    因为这世上只有人锦上添花,哪有雪中送炭的。

    当听说,这是西山煤矿的年底分红,提前预支了一部分。

    不过,需要出一个收据。

    刘路立即拉着来人,去找了马忠义。

    马忠义靠着卧榻,惊愕的听完了来意。

    闭着眼睛点点头。

    在收据上,签字,用印。

    说来也怪,收了这银子后,又请了几个大夫。

    竟然神奇的好转了。

    刘路惊呼,这是上天的功劳,也是李郁的功劳。

    毕竟,没有银子可治不了病。

    总之,这事后来传播的很广。

    李郁授意一些胥吏,将此事广为传播。

    还把马忠义的收款凭证,给府衙的人传阅了。

    众人都感慨,论义气,官场还真不如江湖。

    ……

    李家堡,

    杜仁因为煤饼生意的事,顺路赶回来一叙。

    “阿郁,我有一些疑惑。”

    “请讲。”

    “你派人到扬州府给马忠义送银子,是不是为了千金买马骨?”

    “是,但不全是。”

    “难道说,马忠义还有东山再起的一天?”

    “无所谓,但只要我们起事,这份收据就是他的索命绳。”

    杜仁忍不住笑了,依着乾隆的脾性,还真是这样。

    “500两银子,给老对手埋一颗雷。还给这苏州府的官吏吃颗定心丸,跟着我李郁,不会亏。”

    二人相视,哈哈大笑。

    杜仁还提了一个思路:

    “阿郁,你还记得白莲教案,朝廷将苏州城守营千总以上流放,家眷为奴?”

    “记得。”

    “其中一些人的家眷,如今在教坊司持业呢。”

    “我记得,本朝不是取消了女乐教坊吗?”

    “换了个说法,现在叫西市。不归官管,交给了民间商人。”

    官督商办,这不新鲜。

    “若是将这些人赎出,你猜城守营的其余将官会怎么想?江南绿营的人会怎么看?”

    “他们会对我产生好感。”

    “对,以后你布局绿营,会减少很多阻力。”

    李郁点点头,认可这个说法。

    同理,如今李家堡行事,在官府那边也是畅通无阻。

    很多官吏,以前并未打过交道,但是一介绍,就痛快办事。

    这不全是看在银子的份上,

    而是给自己留一份善缘。

    若是某一天被罢免了,马忠义就是例子。

    李郁能给一个被流放的马忠义送分红,就能给其他人送。

    这个逻辑很隐秘,人人都懂,但不说。

    ……

    李郁带着几个随从,闲逛到了西市。

    这里,他还是第一次来。

    名字不伦不类,是一条街,靠着码头。

    挂着红灯笼,围墙高大的就是了。

    和府城其他青楼不太一样。

    大约是官督商办,粘上了一丝衙门气。

    怎么看着,都有点官味儿。

    李郁也是第一次来这,

    于是在龟公的陪同下,让他帮着介绍介绍。

    拿了碎银打赏的龟公,非常的热情。

    从西市的来历,到这里的人员组成,有哪些特色项目,都一一介绍。

    最大的不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