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 不行,我是正经商人 (第3/4页)
是多次试探,偶尔推开一条缝,又pia的关紧。 但是,凡事只要有了第一次, 后面就会有无数次。 俗称,破窗效应。 心存疑惑的黄通判找上了李郁,想试探一下他的反应。 没想到,却被拒绝了。 “不行,不行,我是正经商人,哪能参与这种事。” “我那些护院家丁,领的是我的工钱,朝廷又没发一个大子。” “再说了,别人还以为我有多大野心呢。这兵权是烫手山芋,我才不接呢。” 欲擒故纵,玩的那叫一个六。 最终,黄通判多次劝说, 李郁才勉强接受了,表示仅此一次,下不为例。 就100人吧,不够的用矿工凑数。 死了,官府得给抚恤。 兵器,粮食,也得官府提供。 而胡千总,拿着公文杀气腾腾的接收了整个城守营。 将李家堡的人,安插在各队。 依仗这些人,他才能掌控两营。 听话的有开拔银,赏银。 不听话的,直接斩首。 一口气杀了四颗脑袋,总算是镇住了这上千人。 老胡拉出了一半的兵力,开拔到东山附近。 府城开始紧张了,白天城门也关闭。 仅留一处北门,而且是半开。 还拦起了拒马,沙袋,兵丁日夜守护。 来往客商,行人,全部要搜查。 这让府城的气氛紧张了起来,人人都在打听,是不是要出事了? 李郁说, 这叫烘托气氛。 做大事,一定要有耐心。 让全城百姓,士绅都相信,要打仗了。 当所有人都觉得战争要来了,那战争就真的来了。 …… 太湖协的人,又来了。 发现府城四门紧闭,感觉不妙,没敢进城。 速速回到东山水寨,禀告施令伦。 “将军,城门紧闭,到处戒严。这帮王八蛋是铁了心整我们。” “欺人太甚,我写份信,你速去提督府求援。” 施令伦忙着写辩解申诉的文书,黄文运也在干一样的事情。 一个说, 苏州府想嫁祸于人,恶意火拼,斩杀绿营兵首级冒军功。 另一个说, 城守营和石湖巡检司果断出动,全歼一股悍匪。这股悍匪,有刀剑弓枪,自称是太湖协官兵。 论笔头功夫,杀人不见血。 施令伦远不如黄文运的文字犀利,差太多了。 江宁府, 两江总督阅后,大惊失色。 “制台大人,怕是有变。黄通判这是在暗示,太湖协可能会反?” “荒谬,荒唐。” 文书师爷,却是摇摇头,继续提醒东主: “不可不防,黄通判不是昏庸之辈,他的笔头有数,不会浪费笔墨。”
“那你说怎么办?” “当务之急,制台大人要立于不败之地。” “如何一个不败之地?” “分别派员去江南提督府,和苏州府,就说江南似有宵小之辈活动,要求他们妥善迅速的处置,查明真相。” “没了?” “够了。” …… 城守营,加上多个巡检司,一共拼凑了700人。 在南舍村安营扎寨,封锁住了东山的陆上道路。 东山,也叫东山岛。 是个三面被太湖环绕,一面和陆地相连的半岛。 老胡选择了这个颈口位置, 指挥着一半人手修筑工事。 附近有林子,砍下来就是现成的拒马。 还挖掘了壕沟,环绕营地一圈。 最后,又修建了几个木制瞭望塔。 如此的谨慎,如临大敌。 主要是临行前, 李郁再三嘱咐,一定要稳扎稳打。 这一仗非常关键,输不起。 要把施令伦钉死,打成反贼,离不开兵锋的威慑。 李家堡还调动了多艘船, 在附近水域游弋,侦查。 挂的旗帜是,石湖巡检司范,和胥口巡检司黎。 李郁有一点是很大方的, 有功劳,大家一起分润。 胥口黎巡检一听,这买卖不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