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42 关我屁事!绝不多事!我就没事! (第1/4页)
第143章关我屁事!绝不多事!我就没事! 府城一间煤饼铺子, 恰好在红线外,就隔着几步。 掌柜的一脸庆幸,同情地看着那些面如死灰的街坊。 “他爹,翠儿来信了。” “她在南方过的咋样?” “穿金戴银,吃香喝辣,好的很。” “哎,也不知道他算填房还是大妇。” 正在闲聊的两人,乃是赖二身边的丫鬟,翠儿的爹娘。 这间铺子,就是李郁赏给她爹娘管理的。 作为她在潮州府做眼线的酬劳。 有了这层关系捆绑, 她定然会死心塌地,源源不断传回消息。 一两个月, 她就会让铺子里伙计,写一封潮州府工作简报。 这位伙计,也是事先安排好的。 属于是刘千情报组织的一员。 如此, 李郁才能安心,遥控几千里外的苏州贸易商会潮州府分会的经营情况。 …… 名字叫的这么大, 主要是为了唬人,实际上这商会还停留在李郁的构想中。 李大官人的脑子,比腿跑的快。 这是人人皆知的事实。 光一个胥江园区,就让人吐槽了很久。 图纸大师,画饼大师,讲故事大师~ 李郁称第二,苏州府没人敢称第一。 作为一个穿越人士, 他觉得自己做的还很不够,若有可能,当效仿“下个月,就归国”贾大师。 当然了, 李郁没那么缺德,他只是有些觊觎其余人的财富。 紫禁城骗贡银的行动,过于容易。 让他淳朴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扭曲,总想着不劳而费,挣快钱。 小门小户的几两血汗银子,不值得下手, 缺德,缺大德。 但凡是有些追求,有些良心的人, 都不会对他们下手。 李郁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错了,是富商官绅。 …… 扬州盐商,广州十三行,京城王公,老抠晋商,地方胥吏。 这些人地窖埋的银子都发霉, 既不拿出来消费,又不拿出来投资,实在是可恨。 白银黑洞。 李郁在等待一个机会, 用精彩的故事,绚丽的前景,还有人为制造的大势,掏出这帮人的财富。 他很想痛心疾首的告诉这些肥猪: “银子存在你地窖里,就当是你自己的啦?” “我不掏走,将来也会被清廷掏走。还不如投资给我,将来新朝成立,朕也记你一笔功劳。若是主动带头投资,家里女儿长的又不错,朕还可以开恩,手把手教她学艺术。” “这么划得来的买卖,谁要是想不通,那脑袋还怎么敢长在脖子上?” 在完成了心理建设后, 李郁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做好人的宁静。 转而琢磨, 眼前最棘手的一件事,太湖协重建! 工部来了十几人,江宁府也来了几个官吏, 已经在东山,选址扎营了。 水师选址, 是要考虑很多因素的,所以毫无意外的,选址了原址重建。 深水港湾,避风。 理想的泊位。 这让一山之隔的东山团练,有些尴尬。 工部的一位员外郎, 也很惊讶,惊讶这地儿隔壁居然有个军营。 还戒备森严,旗帜飘扬。 再一打听,是群“临时工”。 差点气歪了鼻子,不过作为一个优秀的京官, 他深得官场明哲三味, 关我屁事!绝不多事!我就没事! …… 300多号船匠,陆续赶到。 他们来自湖北,安徽,江西,甚至是四川。 为了同一个目标,聚集在了东山这块地。 冒着严寒风雪,开始筹划造船。 造船不是造椅子, 是很有技术,需要团队分工配合的大工程。 图纸是现成的, 工部官吏带来了详细的战船图纸,按照大沽口水师的主力战船仿制。 木材,是摊派的。 目前只到了一小部分,其余的要等开春后了。 即使如此, 匠人们也无法闲着过冬,依旧很忙碌。 造船有很多前置工作,是可以先着手的。 比如说,船台! 朝廷这一次是下了血本,40艘新船。 每艘的预算,是2000到3000两。 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乾隆当然不可能全拨银子,而是分摊下去了。 苏州府,摊了2万两, 常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