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43 用大清的价值观去看大宋,没毛病 (第2/4页)
br> 端起酒杯,一仰脖子喝光。 又倒过来,以示诚意。 赵典史,也来了劲。 一口气倒了三个杯子,接力喝光。 引来众人的狂呼叫好。 …… 气氛热烈,巅峰时刻, 范京突然扯开官袍,大声说道: “咱们这些人,有钱同赚,有难同当,岂不快哉。” “只要在场的诸位齐心,这苏州府谁也奈何不了咱们。” “范大人说的好。” “可如今竟然还有人私下传闲话,说李爷有反心?要造反?” “这表面是攻击李爷,实则是想砸了咱们在场所有人的好日子。” 范京的这句话一出口, 瞬间全城愕然,所有人都停止了说话,直愣愣的瞧过来。 心想, 老范,你是真喝多了,这种话也敢公开讲? 然而,范京一甩手: “老王,这么好的日子,换成,你造反?” 王书吏摇摇头,笑道: “李爷手里成千上万的银子花着,大宅子住着,黑白两边都给面子。这样的日子,造哪门子反?” “王大人说的是,自古造反的那都是穷鬼。”一个士绅忍不住说了句公道话。 立即获得了众人的认可。 一个举人说道: “水浒里说的很清楚,为啥上梁山?是为了招安当官嘛。宋江嫌弃押司官太小,给个知县当当,他舍得上梁山” 众人连声附和, 用大清的价值观去看大宋,没毛病。 今天在场的都是聪明人,知道改朝换代仅仅是改朝换代。 2个时辰后, 醉的一塌糊涂,没几个站着的。 得月楼掌柜的, 连忙唤来小厮: “把附近几条街的车马行,都雇来。” …… 一辆辆马车, 把醉酒的人,和银箱一起送走。 范京喝了两碗醒酒汤,才算是回过了神。 他和身边的李大虎抱怨道: “我今日才知道,混官场最要紧的学问,是喝酒。” 李大虎是李郁的义子, 路边为葬父自插草标的那个少年,年前,把父母的坟迁了。 迁到了上方山,正经的竖了石碑。 买了一口上好的棺材,还请了和尚做法事。 最近, 他在范京的身边,负责保卫。 李郁说,最近局势越来越紧张,范京是重要人物,不能有失。 因而, 给他增派了4人的护卫,以娘家家丁的身份出现。 “为什么要喝酒?” “上官赴任,要喝接风酒。上官高升,要喝欢送酒,上官娶妾,要喝喜酒,上官爹死了,要喝丧酒。” 李大虎突然问道: “那上官若是被罢官了呢?” 范京噗嗤一笑: “我泼他一脸酒。” 李大虎笑的很开心,不过以他的阅历,还听不懂这里面的含义。 范京洗了把脸, 开始复盘,将过程详细写入信中,让人送到西山岛。 他说的那些话, 是故意的,目的是让这些人打消心中滋生的疑心。 哪怕是半信半疑,也能多争取一些时间。 李郁,在骨干分子会议上, 强调了三遍,时间!时间!还是时间! 多一个月,就多一份胜算。 李家军, 缺乏坚城堡垒,待开春,他就要迫不及待的开始筑城。 …… 至于说, 如何在官府的眼皮子地下,大摇大摆的筑城。 三十六计之,瞒天过海! 那是后话。 福康安,朱,黄文运三人联名写折子,禀告乾隆腊月里的这桩民乱。 这一次, 倒是分歧不大,都觉得大事化小比较好。 这种时候,给皇上心里添堵,不是好臣子。 春秋笔法,丧事喜办。 把弹压民乱,写成了满城搬迁过程中,一些刁民趁乱闹事,导致了短暂的混乱。 自愿搬走的百姓们,都自发的指责这些刁民没有大局观。不理解朝廷。 后来官兵介入,肯定了百姓们的做法, 总之,搬迁进程很顺利。 百姓们都度过了一个安宁祥和的除夕, 手里捧着朝廷的银子,嘴里吃着官府发的猪rou,感慨遇上了好皇上。 朱微微脸红,可还是问道: “抚台大人,就这么定了吧?大过年的,以和为贵。” 福康安还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