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59 大人,我们灶丁只是穷,不是傻 (第2/4页)
铜锣敲的急促,这一夜没人睡得着觉。 次日清晨, 扬州城众官佐,都顶着黑眼圈聚集在了府衙。 两淮盐运使尤拔世,询问众人:“城外贼人到底几何?为何只听得鼓噪,不见攻城?城外诸多房屋,园子,岂不是留给贼人祸害?” 众盐商纷纷附和,他们在城外有好多产业。 扬州营的参将,想表现一下,大声请命:“标下愿意率兵出城,和贼人过过招。” 同知一听:“不可不可,当持重谨慎,以守住府城为要。” 围绕是否出城,众官争吵的异常激烈。 扬州营参将,立功心切,嗓门最大。 …… 突然,有胥吏匆匆来报。 “贼人正在洗劫运司的盐引,库银。” 尤拔世再也按捺不住了,冲出来和同知大骂: “两淮盐税,是朝廷的钱袋子。若是再阻拦,本官就上折子参你。” 同知眼珠子一转: “成,拿纸笔来,签字画押。你我各执一词,将来若是有事,也好在朝廷打官司。” 俩人针尖对麦芒,一式两份,随后走出了衙门。 众官连忙跟着,一起去城墙观战。 扬州营,倾巢而出。 1000余兵丁,先得了2两的开拔银,又得到了一个首级5两的承诺,才乱糟糟的出城了。 在城墙下列队,追随参将大人剿贼。 而远处,李大虎以及一众李家军面色凝重。 这一仗,他们是真的紧张。 李郁一共调拨了300人,正经的训练有素的火枪兵。其中的一大半,都在忙活着搞袭击,搂银子。 说来也搞笑,情报是白莲教提供的,他们在扬州府深耕几十年,对于谁家有钱门清。 府城的官绅,盐商在郊外都有庄园,宅子。 加上运河周边,有许多的富庶集镇,每个镇子都有两三家有钱士绅。 李家军,正在忙着搬运这些人的家产,直接上船,等到了长江再换船。 从长江到西山这一段,漕帮的船负责运输。 …… 考虑到李郁的用意,刘千特别注意这次暴动的普遍参与度。 凡是帮忙搬运的,每人给银1两。 帮忙带路的,给2两。 己方对外自称是“走投无路的盐贩子、灶丁联军”,被两淮盐运司衙门断了活路。 各类真真假假的信息,编织了一张巨大的“战争迷雾”。 乾隆和军机处众人,会十分困惑。 一个多疑的老皇帝,会对整个江南,乃至江苏的官吏都产生巨大的不信任。 说不定,他就会亲自南巡。 相比忙着装银子的同伴,扬州城下的100名火枪兵面临的压力就很大了。 这些天,他们临时组建武装了一支灶丁火枪队。 200名灶丁,从拿到火枪到今天上阵,站在李家军的侧翼,只花了4天。 每人只打了15发铅弹,堪称是绝对萌新。 李大虎依旧在大声吆喝着,强调纪律: “弟兄们,官兵就要过来了,不要怕他们。” “你们手里握的是火绳枪,威力强大,但是不要提前射击,一定等他们靠近了再打。” “你们的手指,都放在护圈外。” “等到命令再一起开枪。” 他和几名李家军火枪兵,是这支“灶丁火枪队”的教官,这段时间,手把手教授他们打枪。 2里外,扬州营正在列队。 刀盾兵在前,长矛兵在后,两翼是火绳枪兵和弓箭手混编,这个阵型也比较离奇。 总之,在军官们的吆喝下,一步步的过来了。 …… 城楼上,扬州府官绅和盐商都紧张的注视着。 这会没人有闲情吵架了,首总江春举着重金购置的西洋千里镜,脸色不太好。 “咋了?” “这些灶丁背后有高人指点,阵型和火器有模有样。” “扬州营会败?” “不好说。” 老黄紧张的左右张望了一下,小声说道: “你家的护院有富余的吗?能不能借我点人手,工钱我来付。” “下午我派10个好手去你宅子。” “谢谢你啊,江首总。” “不提谢字。咱们扬州盐商,同枝同蔓,休戚与共。有难事大家一起扛。” 江春的嗅觉异常敏锐,他花重金雇佣了两个镖局,临时增加进了护院序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