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70 拳头不硬的叫泼皮,拳头硬的叫哥哥。没钱的叫泼皮,有钱的叫大官人 (第1/3页)
第171章拳头不硬的叫泼皮,拳头硬的叫哥哥。没钱的叫泼皮,有钱的叫大官人 彪悍女人有很多种。 有的一心搞男人,有的一心搞钱。这两种都值得尊敬! 白莲圣女,就不一样了。 她们一心搞男人的钱!拿了钱,再拿命! 李郁目送潘赛云离开后,询问刘千: “她最近有采购粮食西运吗?” “有,非常频繁。属下正想说这事,她抛头露面买粮过于频繁,已经引起了钱老爷的怀疑。” “如此说来,这位钱老爷的寿数快尽了。” 两人都忍不住笑了,这是意料当中的事。 此时,望亭镇钱府。 潘赛云满头珠翠,楚楚可怜的跪在地砖上。 钱老爷在疯狂的咆哮: “贱人,你借我的名头去买粮,还踏马一买就是十几船,你到底是什么人?” 旁边跪着的白姓丫鬟,忍不住用眼角瞟她。 心想,堂堂圣女就这么被一个乡绅欺负?还不赶紧出手弄死他? 潘赛云心里琢磨了好几回,最终叹了一口气。 缓缓站起身: “老爷,妾身感谢你这段时间的收留,是个好人。不过你喜欢什么材质的棺材?楠木的?红木的?还是果木的?” 钱老爷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气的直哆嗦:“反了,反了,来人啦。” …… 进来的却不是熟悉的管家,而是2个陌生汉子。 一左一右,挟住了自己。 “你们,你们到底是什么人?” “夫君,安心的去吧。” 说罢,钱老爷就被灌了不明成分的粉末,就着一壶茶。 潘赛云掏出手帕,给他擦去嘴角的茶水。 “老爷病了,扶着去榻上歇息。” “从今日起,这府里不听话的人好好清理一下。” “按照老爷遗嘱,再寻个远房侄子,过继这家产。” “圣女,为何要便宜他人?”丫鬟忍不住多嘴问道。 这一次,潘赛云没有扇她的耳光。 而是叹了一口气: “名不正则言不顺,偌大的家业,没个男人守不住的,即使是傀儡,是傻子,也比我们名正言顺。咱大清朝就是这样。” “奴婢懂了。” “你们尽快准备船只,准备西运火器和粮草。” 10天后,望亭镇钱老爷暴病而亡,一位八竿子打不着的十几岁侄子,继承了家产。 原先宅子里的4个女人全部被发卖,连同子嗣。 以上,都是依据潘老爷的遗嘱。 说起来鸠占鹊巢有些不符常理,可大把的银子洒出去,就符合常理了。 县衙认定,遗嘱是真迹,完全符合本人真实意愿! 应当尊重死者的安排。 …… 此时,江苏官场一片震惊。 巡抚福康安、提督南云升和6000江南绿营兵战死的消息,已经传开了。 江北, 正在督促疏浚运河的钦差钱峰,收到紧急军报后眼前一黑就从堤坝上滚了下去。 随从们把他从泥水里拖出来,递上一杯热茶,他才逐渐恢复了理智。 事态过于严重,超出了他的预期。 他原本的计划是,先保漕运,然后再徐徐图之,围剿流贼。 漕运的意义,比一股逃窜的残匪重要一百倍。 结果,乌合之众竟然吞掉了朝廷的大军,简直是乾隆四十一年最大的笑话。 又重新查看了一遍军报,指示: “抚台、军门、还有诸位将官的尸身要尽快找到,好生收敛。” “本钦差要临时节制江苏所有绿营,从淮扬通各绿营中,临时抽调一支2000人的机动兵力,发双饷,3日内完成,随时渡江应变。海都统,劳烦你了。” “本官责无旁贷。”海兰察依旧是表情冷酷,领命而去。 钱峰又思索了一会,找来了扬州四大总商。 “朝廷有麻烦,尔等报效的机会来了。” 听了这话,四大总商都心里暗自叫苦,这是又来要钱了。 “10万两!每一两都会用到实处,给疏浚运河的民夫吃饭看病,给抽调的兵丁发饷银。本钦差会将你们的贡献写在折子里,让皇上知道。” 得,话说到这份儿上,盐商们也无话可说了。 再不掏银子,就是不识抬举了。 江春领头,应下了这差事。 回城的路上,米总商发牢sao道: “贪官要钱,清官也要钱!咱扬州盐商,命咋这么苦?” 江春拍拍他肩膀,安慰道: “老米,这两者还是有区别的。一个是进了官府的腰包,一个是到了民夫,兵丁手里。” “可是,这对于咱们来说有区别吗?”老米气的头扭到了一旁。 “就当是每年两次的观音菩萨生日,开粥厂施舍了穷人。” “哎,我就是心里堵得慌,心疼。” “老米,听我一句劝,咱的银子不是自己凭本事赚来的,所以也没真正属于过自己。” …… 见老米不再吭声, 江春看着蔚蓝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