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13 机关算尽,却让一个穷鬼拔了头筹! (第1/3页)
第214章机关算尽,却让一个穷鬼拔了头筹! 苏州府城, 城门楼子飘扬的旗帜很古怪,又红又黑,还夹杂着一丢丢的白。 站岗的兵丁,制服更是古怪。 不过,那黄铜扣子很亮眼。 黑色军靴和黄铜扣子,是很显气派的! 陆老爷看不懂武装带,但觉得很有精神。 进城门没有收税。 这一点,他很意外。 以往1文钱的进城捐,绝对躲不掉。 李大帅可能真不缺钱,所以连这白捡的钱都瞧不上。 乡下人说,李大帅挖到了沈万三的聚宝盆,每天那一盆盆的银钱不停地往外泼,屋子都要撑爆了。 虽然荒诞,可很有市场。 却不知这传闻的源头,是战略宣传署署长贾笑真。 他每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嘿嘿贱笑着编造出各种宣传文案。 有的七分真三分假,有的三分真七分假。 当然了,更多是的十分假! …… 宣传署底下有大把的临时工,就是那种街面上的闲人。 需要他们做事了,就随便给个几百文钱。 让他们去喝茶,顺便讲故事,把文案添油加醋的散播出去,制造舆论。 这些闲人就是大清朝的自媒体,主打一个贴近百姓,能说会道。 几百文钱虽不多,可代表的是一种尊重,来自衙门的重视。 除了钱,闲人们还能获得一种社会认可。 茶馆里,宾客满座,所有人都全神贯注的听自己白话。 这种感觉,就等于当官了。 …… 陆老爷在苏州城逛了2天,毫无收获。 道前街的衙门他不敢靠近,那边扛着火枪的兵太多。 城中除了李大帅的兵,割了辫子,号衣也变样了。 其余人还是老样子,瓜皮帽、大辫子,有钱的穿长衫,没钱的混一身短打。 还是那个熟悉的大清朝! 盘缠快要耗尽的陆老爷,只能默默的打点行装,回家。 终究是没敢剪辫~ …… 浙江嘉兴府桐乡县, 提起桐乡县许多人不知道,提到乌镇人人皆知。 苗有林部,就驻扎在县城。 剪辫罚银的告示,也是贴到了镇子乃至村口。 乌镇码头, 一群人围观,听着记账先生摇头晃脑的朗读告示的内容。 苦力们听完也就散了,这等虚无缥缈的事,和自己无关。 只不过是当作一个好笑的谈资,闲时扯淡。 赵老贵,中年光棍,无地无房无银子。 靠给别人打零工为生,晚上就寄居在城隍庙里,绰号“阿贵”。 懒散、邋遢、懦弱,嘴贱,一身都是毛病。 刚在码头扛大包,因为力气太小,摔了一个箱子。 被货主暴打了一顿,赶走了。 走到熟悉的小酒馆里,嘟囔着: “掌柜的,赊账。” “阿贵,你已经挂了90文钱的账了。” “再赊一次,下次一起结。” 掌柜的哼了一声,给他打了1两散酒。 …… 阿贵这种身份,自然是没资格坐着喝酒的。 只能靠着墙,小口的慢慢喝。 希望从这粗劣村酒里,品出10年陈酿的滋味来。 突然,他耳朵竖了起来, 俩个码头记账先生,正在议论那剪辫的告示。 阿贵听力极好,他听到了一句:“江南6府,凡百姓剪辫发银1两!” 还有这好事? 他弯腰凑过去,陪着笑问道: “剪辫发银1两?是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盖着江南团练署的大红官印呢。白纸黑字红泥章,错不了。” “这~署是在哪儿?” 俩记账先生来了心情,决定逗一逗阿贵这个傻鸟。 “不用去那么远,桐乡县衙就成。” “骗人的是孙子。” 掌柜的也笑了,指着门外说道: “瞧见没,贴着呢。不过字认识你,你不认识它。” 阿贵端着碗走到门外。 果然,空墙上糊着一张告示。 纸很白,字很方,大印鲜红,一看就很正规! …… 剪辫,就发1两。 1两银子能换1000枚铜钱,够喝一年的酒,还能来盘盐水花生米。 阿贵越想越激动,一仰头喝光碗中酒。 大步流星穿过巷子,去找剃头匠。 乌镇水乡,处处皆有桥。 阿贵走到一处高高的石拱桥,夏风一吹,酒气上头。 突然豪情万丈,大喝一声: “造反了,我造反了。” 正面走来的几个百姓,吓的低头溜边走了过去。 还有一个穿绸衣的商人,居然摘下瓜皮帽,朝着他笑了一下。 阿贵感觉自己好像开启了一道新世界大门。 迈开步子,走到镇子口的老剃头匠那。 “给我剪辫。” “啊?” 老剃头匠和正在刮脸的客人都惊呆了。 “我说,我要剪辫,给我剪辫子。” 扑通,椅子翻了。 老剃头匠吓的连滚带爬,跑了。 客人也不敢吭声,带着泡沫溜了。 …… 阿贵疑惑,于是自己动手。 剃头匠跑了,家伙什都在。 挑了把锋利的剃刀,狠狠的一拉,稀疏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