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3 大清朝首富的智慧 (第2/3页)
支。长江被封锁了,过不来。改陆运,运费十倍起步,上不封顶。 所投入已经超过了12万两。 乾隆还是有眼光的,若是换了其他人来当这个布政使,根本搞不定。 钱峰狠辣又精明,把淮扬两府的官吏整治的欲哭无泪,生活待遇急剧下降。 原本的几十项陋规,被他砍的所剩无已。 人人都想外放江苏,是因为实惠,而实惠来源主要就是两项:漕运和盐务。 如今漕运废了一大半,两淮盐务成了清水衙门。 都拜钱峰所赐! …… 扬州四大总商集体抑郁了。 最胖的米总商,人瘦了30斤,还遣散了家里的厨娘团队,痛失唯一的庖厨爱好。 首总江春将两处庄园一处宅子出手换成了现银,以解燃眉之急。 盐商们哀叹,贪棺要钱,廉吏要命! 历数历任两淮盐运使, 前前任国舅高桓:贪,但规矩明明白白。只拿银子,其他一概不管。 前任尤拔世:贪,狠,不守规矩。 现任钱峰:一点不贪,也不许其他人贪。 “江首总,咱们这日子以后还怎么过?” 瘦成了麻杆的黄总商,说话都有气无力。 江春看了他一眼,叹了一口气: “别着急上火,天塌了日子也一样过。” “你说的轻巧,我黄家的行盐区域在湖广。教匪作乱,我的盐根本卖不出去。” 米总商一愣: “邸报上讲,抚远大将军已经解围了武昌,又捣毁了教匪老巢。湖广马上就有希望了。” 江春摇摇头,指向南边: “长江已经不是朝廷的天下,从崇明到江宁,贼酋水师耀武扬威,官兵片板不敢入江。我们的盐船出了仪征,就是人家的菜。” 米总商突然噗嗤笑了: “不对,是给人家的菜里面加点盐。” …… 沉默了一会,瘦麻杆黄总商压低声音说道: “南边来人了,说打归打,不影响生意。” 米总商汗毛竖起: “什么意思?” “盐船可以出仪征,沿江而上,条件是分他一半。” “嘘。” 四人凑在一起,开始分享这个消息。 李郁的分一半,不是分钱,而是分盐。 比如说10艘盐船,那就留下5艘。其余的畅通无阻,去湖北也行去江西也行。 两淮盐又滞销了,快来救救盐商吧。 300两一桌的花酒,一月只能喝5次了。被褥原本是一天一扔,日抛,如今变成3天一扔了。 黄总商原本每年要娶12房小妾的。 每月娶进来一房新人,同时遣散去年的一房旧人,遣散费2000两,好聚好散,吐故纳新! 虽然我不爱你,但是我很大方。 如今却不同了,一方面流动银子枯竭,另外一方面钱峰虎视眈眈,不停的敲打。 导致自己今年竟然只娶了2房。 更离谱的是,由于缺乏新鲜血液,自己居然记住了这两小妾的名字、籍贯、特征。 这种屈辱感,让他痛不欲生! 感觉自己成了被迫拉磨的牛马。 …… “我踏马都不想活了,这日子过的一点意思都没有了。咱扬州盐商什么时候过过这种穷日子?” “老黄,好死不如赖活着。” 黄总商擦干眼泪,看着三人: “扬州盐商,休戚与共。一起拿个主意吧?” 江春点点头: “你们容我2天。” “2天后我来做决定,风险利润一起担着。” 4双手,紧紧握在一起。论团结程度,盐商天下第一。 无他,太肥。 泼天的富贵,就这么几个人接着,全世界的人都当自己是“金猪”。 1776年, 大清的年入在5000万两左右,占全世界各国年入总和的33%。 而一年的盐税大约在800万两,其中两淮盐是350万两左右。 也就是说,扬州盐商经手的是全世界3%的可支配收入。 之所以说是“经手”,是大有深意的。 这就是笔糊涂账,上到军机下到小吏,至少有几万人一起帮着花销。盐商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花了多少,别人替自己花了多少。 年底和各大酒楼青楼结账,会发现有数不清的人用自己的名字挂账。 捏着鼻子,打个7折全结清! 做人还是糊涂点好,反正江春知道自己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哪怕路上遇到个乞丐主动请安,他高低都要赏一串铜钱。 扬州府人人皆知,江老爷是散财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