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61 乾隆:朕敲打一下你这个老东西,顺便检测一下你的忠诚度 (第1/3页)
第262章乾隆:朕敲打一下你这个老东西,顺便检测一下你的忠诚度 紫禁城, 皇帝銮驾正式回宫,也许是圆明园呆腻了,也许是天气不那么热了。 军机处众僚自然也回到了他们熟悉的简陋办公地――位于隆宗门的军机处。 这一排平房,是帝国官僚的毕生追求。 即使是值班的小章京,出了宫门也会受到各路大人的追捧。因为整个大清朝最先了解中枢动向的就是他们! …… 而乾隆,则是住进了保和殿。 因为这座宫殿,距离军机处相对较近!方便处理紧急军务。 他很愤怒,眼中几乎喷火。 御案上的4份折子分别来自钱峰、海兰察、李侍尧还有崇道。 两个当事人互相攻讦。 和瞅了一眼于敏中,恰好被乾隆看到了。 “皇上恕罪,臣斗胆君前言鬼神。先父多次托梦于我~” 纵然是英明十全如自己,也愣是看不出来谁的嫌疑更大,谁在搅浑水。 “你呢?” “臣近来潜心收集关于江南匪乱的一切信息,细思极恐。” 于敏中幽幽的叹了一口气,他很不愿意看到这种结果,他猜和心中也是一样。 小太监匆匆离开,脚步好似猫一样轻盈。 “。” 乾隆一言不发,只是听着。 立马接话道: “奴才附议。” “皇上恕罪,奴才一时间懵了。” 指着他问道: “你看他做什么?” …… 乾隆缓缓开口道: 都是科举杀出来的顶级读书人,一目十行,看的飞快。 皇上本就多疑刻薄,你姓刘的再搞什么鬼神。 和眼睛一亮,心想老于你可以啊,越老越清醒。 “老臣觉得通贼不可能。或是因为守城期间产生了龃龉,仇恨扩大了,一时间口不择言。” 乾隆转向了一直沉默的内阁学士刘墉: 以后大家的日子都会难过的。 “你恐什么?” “刘统勋说什么了?” 刚一跪下,乾隆就烦躁的一挥手: 于敏中突然开口了: …… “召于敏中、和、刘墉。” “都起来,瞧瞧这些折子。” “先父一言不发,脸色焦虑,对我既摇头又叹气。” “臣恐的是世人皆知匪首李郁的枪炮犀利,却忽略了他的其他手段。此人做事无所不用其极,擅长交通官吏。或收买策反,或煽动造势。” 乾隆这才有些失态,问道: “自从匪首李郁开始活动,周边就陆续发生各种蹊跷、不合常理的事,虽无实据,可臣隐隐觉得是此人的手笔。” “混账东西。” 没过一会,几位大臣匆匆赶到。 刘墉继续讲道: 饶是他们宦海经验丰富,也被这种离谱的事搞的心头发麻。 刘墉很罕见的没有符合两位御前红人的意见,而是说道: 乾隆居然很罕见的没发火,而是点点头: “别说你们懵了,朕也有点懵。两江总督和江宁将军互相指责对方通贼,甚至大打出手,还差点火并?” “倒是有几分道理。” 两个旁观者,默默陈述事实,用词谨慎无比。 保和殿内安静无比,只有殿外的风铃声隐约传入。 “朕活了60几年,也是第一次听说这等咄咄怪事。” 今天圣心怀疑李侍尧,明天就能怀疑在座的所有人! 你老刘家三代人,都踏马的一个德性。关键时刻假装“忧国忧民”,不顾同僚,不顾大局。 …… 乾隆一时间只觉得头疼,对于李、崇二人用也不是,不用也不是。 恼火道: “传旨,李侍尧崇道皆戴罪入京,交三法司审查。” “。” 这下轮到刑部、都察院、大理寺的掌门人头疼了。 乾隆冷不丁的又说道: “你们俩还是应该感谢李侍尧的,毕竟他把和琳、于运和给带出来了。” 于敏中、和顿觉口苦,只能托词: “这都是托了皇上的洪福。” “不必紧张。江宁城那么大,突围出来也很正常,福长安也随他们一起冲出来了嘛。” 有时候, 语言艺术就是这么的微妙。 总之,乾隆莫名其妙的一番话,搞的二人心里暗自叫苦,这浑水怎么就溅到自己身上了。 …… 于敏中突然心中一震,连忙禀告道: “老臣还有件事,需向皇上禀报。” “讲。” “臣的家族100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