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六章 石墨烯电池 (第3/3页)
是按照超跑级别进行设计使得相应的内部装饰都达到了非常符合大多数富豪的需求。
可以说目前的周震对于公司的规划做了非常大提升,以前的柔派公司只是一个追求于科技核心的公司,对于科技和品质看得非常的重。 只不过现在的公司已经开始慢慢的转型,甚至可以说是得到了相应的提升。 从专注于产品的科技,慢慢的转型到专注于产品的使用体验和高端用户的内在需求。 毕竟汽车产品使用体验和身份象征是非常重要的。 这一点柔派已经做了深层次的考虑,使得这一次的新能源汽车在设计方面完全的和主流的顶尖超跑,做出了相应的借鉴。 外观设计,内在装饰,都是目前行业之中一顶一的存在。 除此之外这一次的新能源汽车也在相应的其他方面也有提升,比如说这一次的新能源汽车支持相应的城市隔空无线充电。 没错,目前的华国的大多数的城市已经开始完全的建设相应的供电基站。 但是大多数的供电基站只给手机以及相应的平板这些电子设备进行相应的供电,而对于一些需要大功率的电器,却无法实现隔空无线供电。 而柔派在创立自己的新能源汽车的时候,其实本质上面对于自家公司,其实有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划,就是让自家的新能源汽车完全的融入到智慧城市之中。 目前的智慧城市和智慧交通已经差不多已经有了雏形,而是柔派的新能源汽车借助着智慧交通和智慧城市,相应的驾驶体验可以说是非常的优秀。 甚至相应的使用体验对比,于其他的国内外的新能源汽车品牌的体验来说要好上太多,甚至有许多的国内用户在考虑新能源汽车的时候,首要选择的就是柔派的新能源汽车。 毕竟柔派的新能源汽车带给用户的体验是非常不错,甚至可以说是非常舒服的。 而相应的隔空充电则是目前新能源汽车的一种最新的充电方式,也是目前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的一环。 而柔派将目前的这项技术完全的运用在新能源汽车上面,完全的可以使相应的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体验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当然目前的柔派的新能源汽车其实已经是非常优秀了,毕竟这一次的新能源汽车采用的是石墨烯电池,而石墨烯电池的容量非常之大,完全可以满足日常的续航。 但是有些东西你可以不用,但是不能没有。 而柔派是想要将最好的技术交给目前的消费者,让更多的消费者体验到最为极致的科技体验。 而目前的柔派的新能源汽车的隔空充电,充电功率其实并不是特别大,毕竟大功率的充电需要非常大的频率的体验。 但是他也能够实现在一小时内充进1%的电,这1%的电都能够实现二十多公里几个里程的。 这也就意味着只要开启了隔空充电的话,相应的汽车其实可以根本不用石墨烯电池,电直接借助充电行驶。 “为了给用户们非常积极的体验,我宣布只要购买了我们这一款新能源汽车的话,我们将会提供免费三年的隔空充电使用权!” 当然这一次也给了这一次功能使用的机会,相应头三年的隔空充电其实是免费的。 这也就意味着,所有的消费者在买到了这一次的新能源汽车之后,只要在拥有着隔空充电的城市里面进行驾驶,基本上三年都不需要花钱。 当然这些实用最终也会放在相应的成本之中,必定公司可不是做慈善的,这种方式只是方便公司更好的营销。 随着这一次的汽车介绍逐步的到达了相应的尾声,如今的网友们也在等待着这一次新能源汽车价格的公布。 显然这一次的新能源汽车的价格相比于上一代的新能源汽车价格来说,的确是贵上了许多。 毕竟光凭着这一次产品的设计以及所采用的技术,都让目前的成本得到了提升。 特别是石墨烯电池的成本可以说是直线上升,毕竟目前石墨烯电池的产能并不是特别的多。 此时许多的网友,屏住呼吸的盯着目前的舞台,等待着这一次产品的价格公布。 轰隆! 伴随着一阵雷鸣之声,此时的舞台之上也出现了这一次的产品的价格。 元。 150万元的价格让五大多数的网友们的脸上也露出了一抹震惊的神色。 可以说这一次的新能源汽车价格相较于以往来说上涨了许多。 要知道目前的2025款的新能源汽车价格还不到50万,而这一次价格直接上涨了差不多100多万。 虽然网友们震惊这一次新能源汽车价格如此的昂贵,但是众人却是非常清楚明白目前的新能源汽车所采用的石墨烯电池直接拉高了这一次的成本。 再加上目前的汽车外围上面一层的陶瓷材料,更是让目前的新能源汽车的成本直接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一百五十万!这个价格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实在是特别昂贵,能够拿得起这个钱买这辆汽车的人不会特别多。 “由于这一次我们汽车采用的石墨烯电池的产能非常的少,目前这款全新的新能源汽车再生产的产能方面大概也就只有二十万台!” “后续我们也会想尽办法提高石墨烯电池的产能,让更多的用户以及更多的产品都能够用上石墨烯电池!” 当然价格如此昂贵,柔派公司也知道这一次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远远的无法能够比肩前两代的产品。 毕竟当价格超过了100万,愿意购买的用户的数量将会呈直线下降,毕竟这辆车子都快能够换一套房子。 当然目前经济充裕的用户也不在少数,愿意花钱去体验目前的新能源汽车的用户,也不是没有。 但是根据公司内部的估算,如今的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将会缩水70%以上,所以在考虑综合因素之后,最终公司只首批生产了二十万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