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章 中原烽火(三) (第1/2页)
(第十章我采用了两派四视角的写法,为的是更全面、更准确地反映战争全过程,由于初次尝试,是否能超过先前的鲜卑之战和太原之战还不好说,所以欢迎大家多提意见。朱儁的儁由于太生僻,我改用异体的隽,后汉书也是记成?朱(左石右朱)俊的。另:此战战略方向:史书上灭颍川汝南黄巾只寥寥数笔,估计是因为朱隽开始打了败仗没脸提,后汉书朱隽传里也的确只说胜没讲败。所以,我仔细考虑如下:皇甫嵩为左路军,从新郑东南渡洧(音伟)水经长社(今河南长葛东北)朝颍阴方向运动;朱隽右路军在新郑西南渡噀(音讯)水后沿河南下;两军夹噀水而行,互为犄角,如钳形开合,或分进颍川、颍阴,或合击于颍阴。这样的安排我认为是合乎兵法的。至于战术运用、兵器战法,都是我查诸史料考证而得,应该没有划时代的大跃进,史书参考主要有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中国通史、孙子孙膑兵法、墨经、商君书、诸葛亮诸着作,还有其他辅助比如唐李问对、太白阴井、武经总要等,喜欢军事的不妨一阅。 我接到傅燮派的亲兵急报一惊,“这个朱隽,真是昏了头了!才到一天,敌情尚未完全查明,就贸然进兵,这是要吃大亏的呀!”我逼迫自己冷静下来仔细思考:“现在去将朱隽追回已不可能了,等赶到时只怕仗已打了一半,只有做好万一失败如何退却的打算。” 思虑停当后我传令道:“韩进!”“末将在!” “尔选一副手司马率河南兵二百留守营垒,多设鹿角弓弩以为备。汝自带五百积射士与三百河南兵乘车随我出征!”“喏!” “张辽!”“在!” “命全骑军只带一石六十斤射猎弓,扁头两刃箭三筒,轻铠单刀长槊,其余武备全免!”“喏!” 因为事起仓促,又要改换装备,所以我军耽搁了两刻才出发,而且由于我军营地在狐乡亭东北,朱隽与黄巾军的决战地在狐乡亭西北,所以距离增加到了近四十里,道路也不直,尽是些弯路。我心急火燎地纵马狂奔,斥候也每半刻就汇报一次,赶了三十里路,突然斥候来报:“报!将军,前方发现黄巾贼!” 我一惊,完了,还是坏事了!我急问道:“人数几何?前军后军?”“千余人,是殿后军!” 我闻言平静了下来,看来朱隽此仗是要败了,我得尽力降低损失!于是我对韩进道:“韩进!”“末将在!” “记得方才道旁的小山岗否?汝率所部于彼处设伏,若有官军败兵,即行整肃,勿使其乱伍!”“末将遵命!” 接着我对这些骑兵们大喊:“全军换马!除(三百)亲兵外,其余各骑弃槊!轻装疾进。”说着便换马一骑领先,冲出大阵,将士们纷纷大喝从命,将大槊交给车兵,策马扬鞭,跟着我朝战场急奔,顿时烟尘滚滚,宛若长龙。 裴元绍带人赶至离噀水西岸十里处,就看到前面黄头攒动、大旗飘扬,旗上书着斗大的一个“彭”字,他于是大喜,快马冲向对面的黄巾军,一边跑一边高呼:“彭大叔!我来了!”对面立刻跑出几骑,领先一人是一黄面大汉,肩宽膀粗,皮糙rou厚,只见他看清来人后便跳下马来,咧着大嘴,张开双臂,笑呵呵的迎接急奔而来的裴元绍。 “彭大叔!”裴元绍也跳下马,急冲几步,猛地扑在彭脱的怀里,语音变得有些哽咽,眼眶也微红的。彭脱拍着他的背笑道:“怎么,想大叔了?还是想大叔的烧鸡了?来!让大叔好好看看你。” 裴元绍闻言也是一笑,松开紧箍着的双臂,昂首挺胸的站在彭脱的面前。“嗯,不错,才两个月不见,又串高了一寸!好孩子,你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可不能饿饭,待打完这一仗,大叔给你烤两只香鸡,好好补补!” “欸!”裴元绍高兴地答道,接着又说:“大叔,我舅舅让我来接应您,我们这就快赶去吧!”“好咧,咱们走!”彭脱答应着,转身向后大喊:“黄巾弟兄们!再加把劲,赶去和波大帅一起杀官兵啦!”众人轰然应诺,撒开大脚丫子,持刀拽戟,鼓噪狂奔。 此时朱隽大军已和波才军隔原对峙,这里北面南面俱是树林,中间夹着四五里宽的浅草原,正好够双方各数万兵士展开阵形。朱隽迅速地向旗官下达一个个口令,顿时战场东面五色旗转、鼓角阵阵,各官军将校有条不紊地执行着命令,指挥手下士卒集合、结阵;各方阵按照旗语进行组合,只听得鼓声咚咚,士兵们的步伐也与之同步踏着,两万双靴子齐齐跺踩,整个大地都为之颤抖,惊得林中的鸟儿成群飞出,盘旋一回后便无奈地往北逃窜。朱隽满意地看着排好的鹤翼阵,心中一阵得意:“如此精兵,虽有黄巾十万,又有何惧?波才狗贼,某今日便要与严兄报仇雪恨!” 波才骑马立于一个土丘上远眺五里外的官军,以前他只是听说朱隽善于用兵,而今天,他算是真真切切的认识到了名将风采:才一刻功夫,两万人的大军已粗俱阵形,最多还有半刻便可严阵以待。“我这辈子就算拍马也赶不上啊!”波才不禁叹道,心想:“幸亏我伏下了杀手锏,否则光凭斩首激怒他,也未必讨得了好。现在就是要拖延时辰,等彭脱他们赶到了!”波才不禁抬头望望天,焦急地等待着炊烟回报。 傅燮心中的不安更加强烈了,他赶到中军,决定再劝说朱隽一次:“右中郎将大人,情况的确有些不妙,那波才贼军都与我对峙两刻了,既不列阵又不进逼,殊为奇怪。再有,某一路行来,时见南方不远处有炊烟升起,甚是可疑,如今兵祸连结,附近哪会有人家?就算朝食,那也应等到辰末巳初,哪有提前半个多时辰的道理?” 朱隽瞥了他一眼,不屑地说道:“傅司马怯战乎?尔所言俱是小节,何足为奇?吾早已命斥候向南哨探五十里至岸亭,且每刻回报,皆言无敌情。背后即无敌袭,这前方贼众又有何惧?此去向西俱是一马平川之旷野,不利贼之步兵设伏,却正合吾车骑驰骋,如此形胜之地,不战何为!”说着对傅燮喝道:“汝身为右军主帅,岂可擅离本阵?快些回返,否则军法无情!”傅燮无奈,只得转身回右军去了。 朱隽登上主将战车,令亲兵竖起旌鼓,传令出击。这主将鼓又是不同,鼓深更大、鼓皮更厚、四周用铜皮包裹,鼓面的朝向平行于地,由身长力大之士执重锤猛敲,声音浑厚悠长,且有金属颤音,数十里外都可以听得到。在隆隆鼓声中,众将、尉、司马、侯、屯、都伯各依上级号令约束部属,左右相护、前后相继,以主将旌旗为中心成战斗队形展开,缓慢而又稳重地向前方压去;只见得长矛如林、金戈耀日、铠盾锃亮,马上将官俱各身披锦衣绣袍、鱼鳞宝甲、红缨盔胄,令人望之夺气;但听得金鼓动地、如击在心,持五尺盾兵一边行走一边用手中刀击打盾面,盾中心突起并蒙以铁皮、牛皮以保护握盾之手,故敲打之音清越如钟石,令人不寒而栗。 望着对面官军排山倒海的阵势,听着隆隆震动的战鼓声,再看看身旁手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