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七章 信、义、利 (第2/2页)
具体的例子。这个例子是真的,就是前不久的事情!一个人……嗯,已经被枪毙了,具体的名字我就不说了。他在公交车上……” 任红梅讲了个例子——就是上次那个在公交车上打司机,然后直接被拿下,以蓄意谋杀,进行恐怖活动的罪名被喂食了花生米的那个男人。 那个男人心中的“义”通过其“信”释放出来,然后就得到了——果。 于是,就没有然后了。 任红梅笑,说:“也许,很多人都感觉……这有什么啊?这个人就是倒霉而已。这里我想让大家好好的思考一下,是这样的吗?”她问了一句,却是问的那些未来,会看这个节目的观众。停顿了几秒钟,她才继续说:“我们的言行,是否真的无所谓?有人喜欢在网络上谩骂,因为没人知道你是不是一条狗……” “你不感觉有什么,可你的言行所带来的利,不论好坏,都会落在你的身上。你不守信用,你的人际关系就会差一分,并且一点一点的差下去。你骂一个人,口出污言秽语,不谨言慎行,你会得罪周围的人——不只是一个。 你收获一个和你臭味相投的朋友,却会收获十倍、百倍的恶意,你不感觉有什么……” “……” “嗯!” 暖暖很用力的点头——给任红梅点666个赞。 任红梅说的简直太好了。 她就讨厌那样的人,远远的看到就会厌恶。有时候在公交车上,遇到一些看着人模狗样的年轻人,还斯文的戴着眼镜,可一张口却是“我草你妈”“老子”“孙子”之类的,“他”都会尽量躲开,听着就恶心、烦人,要是天气好一些,不是阴天下雨或者太热,“他”是会直接下车的——宁愿自己走几步,都不想听、不想看那些人。 其臭,简直不可闻…… 关于“信、义、利”三者之间的关系、概念,任红梅讲的很透——这一次的“串班夺权”可谓是成功,根本就不给其他人机会。说完了这个,紧跟着就阐述了墨家在这三个字上面所作的文章—— “信”想要经营出好的结果,就要“言必信,行必果”。当然,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说你随便一句话,就要做到。毕竟墨子也是会开玩笑的——可认真的,某些场合的话,是必须要做到的。而且嘴巴一定要干净; “义”是一种群体的,善意的概念。是兼爱、非攻,没有人是你天生的敌人,而把人变成敌人的一个原因,就是你本身释放出来的恶意。 假如,我们每个人都对别人释放出善意的信号,那自然就好了。 “利”在这个时候,自然也就有了。 这,就是: 兴天下之大利。 除天下之大害。 …… 节目近了尾声,五人便一起表演了一小段的“例子”,是演了一个与人为善,一个与人为恶的两个人,不同的一生。与人为善的人,一生平安,老了之后,很多人都照顾她。与人为恶的人,在老了之后,所有的前半生积攒下来的恶意,就报复了回来……他被人扔进了深山,死的极为凄惨。 故事很是抽象、寓言——现实中的许多例子正好是相反的。也不能算相反,恶人是不得好死,可好人的下场也不会那么的完美。 最后,暖暖问了一个问题: “那,如果一个人的不好的利,却并未反馈到这个人的身上,那么会怎么样?” 表演的时候,她就在想这个问题——是的,会怎么样? 就像是另一个“他”曾经所在的地方一样,许多人的“恶利”并不曾回馈,老人碰瓷、蛮不讲理等等……那样,又会怎么样?任红梅抿唇,笑的很冷,说:“一个人造成的恶利,既然回馈不到这个人的身上,那么自然,就会千倍、百倍的回馈到整个社会的身上。就像是病毒一般,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越积越深,然后就会病入膏肓——” 再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社会有自己的免疫系统——当恶利无法回馈到当事人的身上之后,就会回馈到整个社会的身上,然后社会的免疫系统就会启动。就和人体一样,免疫系统的免疫,难免误伤,却可以解决问题,一种很残忍的解决方式: 一个老人的问题,会变成所有老人的问题。从一个人,扩散到一个同类的群体——一个老人碰瓷,会让所有跌倒的老人倒霉。 这,不是社会的冷漠,道德的下滑。 这,是一个社会,为了自己的延续、生机和不崩溃,产生的自我反应。 看过的书友还喜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