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玄真观(下) (第2/2页)
不知所踪,世人从此皆言其得到成仙也,吾亦信之,后有东华帝君(王玄甫)、正阳子(钟离权)、吕祖(吕洞宾)、海蟾祖师(刘海蟾)先后得证大道而登仙,不过区区数人而已,此皆大贤。但自海蟾祖师至于当世,又过两百年,而贫道未闻再有得道成仙者也。或许我等后辈修行尚且不够,加之自五代起,天下征战,辽、宋、夏、高丽诸国割裂,后又有金、宋对峙,纷争不断,致使天地之间杀伐血腥之气充盈,而和谐灵动之气稀薄,以此二者之故,我辈至今尚未再有得道成仙之人了。 帖木真听后一时了然,却又笑问道:这观内所供奉的重阳真人,难道也未能得道成仙么? 邱楚机再度摇头回道:吾师中年弃家远游,在甘河镇遇异人,得修炼真诀,后于终南山活死人墓中参悟大道两载,略有所成,后出墓而东行,收弟子七人,创立全甄,传播道义,功莫大焉,后携我等师兄弟四人西归终南山,途经开封府时坐而羽化,在羽化之前,吾师召集我们四人,叹息曰:大道只成其半,而终未彻底参透之,毕生所悟,不过半步神仙罢了,其后即闭目,再未有言,我师兄弟四人遂安葬师父遗蜕于终南山旧居,并在此建全甄祖庭。由此看来,吾师自称半步神仙,却终究未能入长生不死之登仙境界了。 帖木真听后,点头赞赏道:道长谦逊而又不以大言虚话诱导于我,而是据实以告,仅以此来看,就不愧是全甄名道的身份了,道长今后,必能成就仙人之境,而令全甄道大传于天下! 邱楚机笑着以茶相敬说:贫道在此,就多承铁施主之吉言了。
而后,帖木真又问:听道长多次提到参悟大道,不知可否相告于我,何为道? 邱楚机沉思片刻,而后缓缓开口说:老君有言,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道”是天地万物、宇宙八荒的始基,它是最初的存在,是不可见、不可闻、不可说、不可思议的一种至高实在,它生于天地万物之间,而又无所不包、无所不在,换言之,道乃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是为世间万物产生与发展之总根源也,道之演化,又蕴含于一切事物之中,恰如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风无人扇而自动,水无人推而自流,草木无人种而自生,不呼吸而自呼吸,不心跳而自心跳等等,凡此种种,或谓之曰天地自然之理、之本源、之法则,而吾谓之曰——先天之道。 道之所在,又达于人世民情之中,世人只知水能灭火,而不知水为何能灭火,只知水能载舟,而不知水因何而能载舟,只知自高处坠崖而下必死,而不知为何必死,只知日照足而五谷兴,而不知日照何以能使五谷成长兴旺,又有人之活于世间,经商有生财之道,健康有卫生之道,生活有养生之道,做人有处世之道,治国有治国之道,强军有练兵之道,此皆为道也,只不过人在道中,而不知其之存在,恰如鱼在水中,而不知水之存在一样。 由此可见,世人生活之中,到处都有“道”之存在,只不过是百姓日用而不知罢了,这种道,或言人世之方法、之规律,而吾谓之曰——后天之道。 先天之道生阴阳二气,阴阳二气充斥于天地之间,又生后天之道,生生不息,演化不断,而终有今日之天下也。 帖木真皱眉思索片刻,他从邱楚机的话中,听出了以下几点含义:一是,“道”乃宇宙本源,是一个超脱万物的至高存在,二是,道可演化,归于世间则为一切的规律、法则、方法、途径,至于阴阳二气,以他的理解,或许就是那看不见摸不着的分子和原子了吧....... 邱楚机此言,虽仍难免有把“道”作为至高神的唯心主义宗教色彩,但他所说的道的演化,在帖木真看来,还是有一定可取之处的。 于是,帖木真便继续笑问说:道长既已将“道”的含义解说的这般详细,您自己,竟还未能得道吗? 邱楚机听后却是摇头不已,对帖木真严肃道:吾于尘世之间游走,于天地万物运行之理、日月星辰斗转之迹,道之潜藏演化于万物中的诸般道体,所知仍旧有限,精深道义尚不能融会贯通,阅历眼界仍未超脱凡俗,心中私欲、嫉妒、好名、胆怯等诸般杂念仍未彻底摒弃,以此之故,贫道离参悟诸般大道,还所差甚远呢。 帖木真心中一动,遂续问道:道长如此说,那又该如何才能得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