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战记:弯刀与箭痕_第二百三十九章 插叙?继承者之死(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九章 插叙?继承者之死(上) (第1/2页)

    让我们把时间暂且拨回到数月以前的夏季,金大定二十五年六月初九,中都城内,东宫,承华殿。

    殿外的天气乌云密布,阴雨绵绵,给这严酷盛夏带来清凉,使中都城内外百姓交手欢庆于上天作美,雨水来的太过及时,庄稼能因而茁壮成长之时,殿内的气氛却显得格外压抑,隐隐有少年的哭泣声传来。

    烛火通明的承华殿内,宫人尽皆被赶了出去,东宫妃嫔尽皆跪在殿外的檐下低声啜泣,只有金源郡王完颜麻达葛,这个时年将满十七岁的少年,独自跪在殿内,跪在一座雕花的床榻边,而床榻之上,他的父亲,最为疼爱他的父亲,大金皇太子完颜允恭,就那么静静的躺在那里,永远的闭上了双眼。

    完颜麻达葛跪在父亲的榻边,百姓们都在为这场及时雨而兴奋欢庆,而他,却恨这雨水,恨这天地不公,因为他的父亲,就是为了给百姓们祈雨,从而旧伤复发而死的!

    进入今年四月初,中都大兴府地面久旱不雨,旱灾使得百姓们心急如焚,农夫们望着种下的粟麦,望着低矮的,日渐变黄干瘪的麦苗,哭嚎不已,老天呐,今年难道是要让我们这些人不活了吗?官府的夏秋两税、上缴主人家的粮食,都该拿什么去交?自己这些人又能剩下一粒粮食来吃吗?

    因此,鉴于旱灾的严重趋势,他的父亲完颜允恭亲自出城视察灾情,走访田地,开官仓赈济灾民,但即便如此,老天还是滴雨未降,于是,有人提出可以于中都南郊,由父亲出面,寰丘祈雨,以感动上天。但,又有更多的东宫侍臣低声劝说父亲,他们的建言是:寰丘祈雨乃帝王所为,太子殿下尚未登上大位,而今未得圣旨,不可逾越而行此事,以给人口实,遭陛下猜忌。

    但父亲仍旧力排众议,决定先斩后奏了,因为皇祖父此时不在京师,而是远巡上京会宁府未归的缘故,若要派遣使者前去得到皇祖父的允许,而后再行祈雨,那么中都的旱情将会更加严重,会有更多的人死去,所以,为了尽快祈雨,父亲一面派遣使者飞马往上京报信,一面不再等待皇祖父的允许,而是迅即展开寰丘祈雨之事,亲自登坛,向上天虔诚祈雨。

    在父亲跪地向着上天连续祈雨三日后,四月中旬,第一场大雨终于降了下来,绵绵不断,滋润了干旱的中都田野,救活了干渴难耐的粟、麦之苗。

    百姓们欢呼了,高兴了,但连续祈雨三日,风吹日晒之下,父亲却因此而患上了严重的风寒之症,但即便如此,父亲仍旧带着病,不辞辛劳的前往中都城外巡视灾情,他要看看降雨之下,田间的粟麦长势是否好转了,筑造的水渠、蓄水的水池、灌溉的设施是否被完全清理、利用了起来,官吏们是否存在克扣赈灾官粮的情形等等,他既要外出巡视,又要回来处理政事,替皇祖父代治朝政,查看一封封百官奏疏,与宰执们商讨政事,他cao的心太多了啊,百姓的生计,他始终放在心上。

    就在这样的cao劳下,终于坏事发生了,就在几日前,父亲再度外出巡视,却在归来途中,因风寒和过度cao劳,而从马背上突然摔了下来,落马的他碰到了一块驿道上的尖石,这块石头恰好抵在了他的旧日刀伤之上。是的,那处刀伤便是近两年前,自己的“好伯父”,父亲的“好兄弟”完颜永中的杰作,近两年前,在坤厚陵大祭返程的途中,磐宁宫内,完颜永中卑鄙的用匕首袭击了他的父亲,造成了这处刀伤。

    在将养近两年后,本来父亲已然大好了,但四月以来的拜天祈雨,风寒之症,以及无数繁琐的政务,已然使得他的身体快要到达极限了,而现在,尖石却又偏偏撞击在了这一父亲的旧伤处,使得好不容易愈合的刀伤伤口,再度崩裂了开来!

    于是,风寒之症、旧伤崩裂、鲜血流出,双重打击之下,父亲终于撑不住了,他高大的身躯彻底倒了下去,昏迷着被侍卫抬了回来。

    他的旧伤的伤口不断流血,口中也在不停的咳血,父亲的脸色苍白,高烧不退,一连几日无法下地。

    自父亲被抬回东宫后,完颜麻达葛一直守在父亲的身边,日夜照料,但两日前,好不容易父亲的脸色红润了起来,也能从床榻上稍稍直起身子了,太医却将自己唤至殿外,跪伏于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