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这是扰乱市场 (第2/2页)
一成,那么对他们来说也不算什么压力,毕竟,现在市场上搭载三元锂电池的新能源车也不算太贵,三十万基本能买到性能不错的了。 恒德时代的几位高管,此时也全都懵住了。 其中一人惊呼道: “这怎么可能?刚研发出的固态电池技术,刚投入量产,他怎么可能做到800元的供应价格?” “他该不会是打算亏本以低价抢占市场吧?可这根本没必要啊!” “雷神电池就算量产,刚开始产量也不会有多高,哪怕定价1000元以上,估计都供不应求,光是中高端市场就够他们慢慢吃了,又何必自降利润?这是疯了吗?” “他这完全是在扰乱市场!” “这是不正当竞争!” 这时,曾大群深吸一口气,脸色难看地说道: “我们刚刚讨论定价的时候,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问题……” 其余几人纷纷安静下来,只听曾大群继续说道: “那就是研发成本。” “我们刚刚考虑成本的时候,都习惯性以我们自己或其他公司的情况去思考,却没注意到,天启科技和普通的公司不一样。”
“我们开发一项新技术,最大的成本就是研发,但天启科技的研发成本,很可能只是苏信一个人。” 闻言,几人全都愣住了。 只见曾大群满脸肃然,说道: “我刚刚收到了秘书发过来的情报,天启科技一个多月前收购了万化能源,将其更名为天启能源。” “大家应该对万化能源这家企业有点印象,这不过是国内二流的动力电池企业,技术不算强也不算差,产量也还不错,但在固态电池技术上根本没有任何优势,为什么被苏信收购一个多月后,突然研发出了全套的固态电池技术?” “只有一种可能……” “这项技术是苏信一个人研发出来的,研发成本只是他所花费的一个月时间,或者最起码,他在其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这意味着,苏信在研发成本上已经抹平了很大一部分差距。” “同时,他还不需要为后续的研发投入考虑成本问题。” “偏偏这两项正是我们和其他企业最大的单项成本,少了这两项,天启科技……不对,应该是天启能源,他们在成本上天然就占据了极大的优势,完全能够抹平生产成本上的差距。” “一旦他们供应链完善,生产稳定下来,成本说不定比我们还低。” “那时,对我们所有动力电池厂商来说,才是真正的灭顶之灾。” 几位高管只觉得手脚冰凉。 之前,他们还觉得自己在价格上有较大优势,能够以低价错位竞争的方式生存下来。 可如果雷神电池成本和他们接近,那么他们将毫无竞争力。 只要等天启能源不断扩张,扩充产能,包括恒德时代在内的所有动力电池厂商将会灰飞烟灭。 商业竞争就是如此残酷。 哪怕恒德时代这样拥有万亿市值的业内顶尖企业,哪怕他们曾经无比辉煌,受亿万人追捧。 可一旦落后,随时都有可能被所有客户或资本弃之如敝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