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小师娘养成计划 (第2/3页)
一般于五月份采收,取的是半夏的地下块茎。 根据不同的炮制方法,又分为清半夏、姜半夏、沽半夏、生半夏、竹沥半夏。 用法也各有不同。 第二味,远志。 归于《神农本草经》上品的君药,久服轻身不老。 古人认为,上经中的药物,都具有滋补的功能,可以长期服用。 不过,根据历代医家的实际使用发现,书中所说的久服使人志高,久服似神仙,久服轻身不老,都有失偏颇。 一些药物,还是具有明显的毒性的。 王承舟自己就是一个例证。 所以,万事万物都要辨证来看。 不过,远志正如其名字一样,确实是一味强心智的药物。 味苦,性温。主咳逆伤中,补不足,除邪气;利九窍,益智慧;不忘,强志。 古人认为,肾主志,肾精不足就会导致志气衰弱,进而使肾气不能上通于心;而心肾不交,就会影响心脑机能,使人糊涂健忘。 现代药理学也证明了远志在这方面的作用。 至于第三味,女萎,在女性群体里,却是一味鼎鼎有名的保健品。 女萎,又名玉竹。 甚至,还有一个特别具有诗意的名字,左眄。 《神农本草经》中说: 女萎,味甘,性平。主中风;暴热不能动摇,跌筋结rou,诸不足。久服去面黑,好颜色,润泽,轻身不老。 《三国志樊阿转》里记述了一个服用女萎使人长寿的故事。 说是,樊阿的老师华佗,有一次上山采药,看见仙人在服用女萎,于是,他也亲身实践,并把这一方法告诉了弟子樊阿。 樊阿因服用女萎,使得活过了一百岁。 看起来,似乎是无稽之谈的神话故事,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却有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了这一药品。 导致玉竹的销售异常火爆。 也算是以另一种方式,延续了先贤的智慧。 三味草药,使用的都是地下块茎,可是需要栾红缨费一番功夫。 实用性上,也是由高到低,从治病救人到美容养颜,应有尽有。 不过,像玉竹这种草药,要想真的达到去面黑,好颜色的效果,需要长期服用。 王承舟正好知道一个方子,叫天麻玉竹汤,前些日子,又正好得来不少天麻。 真是巧了不是。 用这两味草药来炖鸡,即便没有其它的佐料,也是一道健身养颜的佳品。 前世,想吃这样的东西,可是得费几两银子,还真有点儿让人舍不得。 不成想,来到七十年代,竟变成随手可取的野菜了。 不由得,让王承舟对将来的日子愈发的憧憬了。 教会栾红缨辨别三样草药,天色已然黄昏。 随着天空放晴,暑气又开始升腾了。 只是爬了几个山坡,便出了一身的臭汗。 站在山顶,甚至能看到夕阳下,田野里蒸腾的雾气。 蒸笼似的一幕,瞅得王承舟直咧嘴。 娘的,明天去地里割麦子,可是有的罪受了! 天气炎热,湿气又重,怕是整片大地都会变成蒸笼,考验着中原大地上的百姓。 只有在汗与泪中挣扎过来的人们,才配享用白面的甘甜。 真是艰难的日子! 王承舟咧了咧嘴。 还好,明天上午他可以不去。 凭借着卫生员的身份,到公社溜一圈儿,再跟刘西良谈笔生意。 为了能够起个大早,王承舟吃过晚饭,就开始休息了。 以求第二天能有个好精神。 毕竟,面对刘西良那只老狐狸,可半点儿不能松懈。 夜眠清早起,更有早行人。 天刚蒙蒙亮,王承舟打着哈欠,刚准备起来收拾东西,外面就传来一阵叫喊声。 “汪沉舟!” 来人嘴巴好像不太好使,是个大舌头,说起话来怪声怪气的。 “谁呀?” 王承舟一阵诧异,推开门走了出去。 不记得自己认识这样一个人。 打开院门,外面站着一个奇形怪状的胖子,半边脸肿得跟发面馒头似的,又高又亮。 见他出来,口水都快流出来了,眼睛一眯,呜呜噜噜道:“王承舟,救我!” “不是,你谁呀?” 王承舟吓了一跳,上下打量着他,觉得有些眼熟。 “我,陈卫红呀!” “靠,你啥时候吃胖了?” 王承舟瞪起了眼睛,开了句玩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