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回到知青下乡那些年_第一百六十一章 徐小芷吓哭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一章 徐小芷吓哭了 (第2/3页)

又有德性的人,就凤毛麟角了。

    只要王承舟一直保持下去,家里再穷,都不怕娶不到媳妇儿。

    王红河和李玉珠能不开心吗?

    “哥,快点吃!”

    王爱朵腮帮子鼓鼓着,跟个小仓鼠似的,可不管那么多,“晚上放工了,咱们一起去摸爬叉。”

    “我已经跟小芷姐和于华姐说好了,到时候,咱们一起去。”

    “毕竟,就咱们家有一只手电筒,你打头阵,给我们开路!”

    这小妮子,净想着吃。

    王承舟倒是没什么意见。

    一方面,熬渴了好几天,地里的农活儿又重,早就想吃点儿荤腥了。另一方面,今天心情不好,正好可以摸黑到林子里溜达一圈儿,解解闷儿。

    不过,李玉珠却有些心疼,瞪着她道:

    “你哥那手电筒得来得不易,咱家都舍不得用,就让你拿出去摸爬叉了?”

    “电池用完了咋办?”

    “到时候去供销社买,不是还得钱?”

    四丫一听,噘着小嘴,十分不高兴。

    可回想起当初的场景,还有那带血的洛阳铲,也就不敢顶嘴了。

    说一句不好听的,手电筒这么稀罕的物件,王承舟当初可是拿命换来的。

    要不是他身手了得,落到几个不要命的土夫子手里,指不定是啥下场呢。

    越想,越心有余悸,摸爬叉的兴致,一下子就没了。

    耷拉着脑袋,闷闷不乐。

    王承舟一瞅,连忙宽慰,“妈,不就是两块儿电池嘛,花不了几个钱。”

    “再说,那手电筒放着不用,时间长了,就该坏了。”

    “跟人是一样的道理。总是躺着不干活儿,可不得生病嘛。”

    李玉珠半信半疑,问了一句,“是这样吗?”

    “当然是呀!”

    王承舟冲王爱朵挤了挤眼睛,兄妹俩便咧着嘴笑了起来。

    下午,王承舟连打谷场都没去成。

    果然和他预料的不差,几天来,水西村挤压起来的病患,全部找到家里来了。

    王承舟忙活了一下午。

    到最后,西瓜霜早就见底了。

    看着一群泪汪汪的小家伙儿,王承舟是在不忍心弃之不顾。

    又连忙跑到几个知青家里,拾掇了一通,陶罐子的皮都快被他刮破了,也只弄出了一点点西瓜霜来。

    凑合着给小孩子治疗了一下,算是真的没辙了。

    外面排队的大人们一看,也不好说什么,只能先让他给自己扎几针,缓解一下,明天继续过来排队。

    西瓜霜的产出,都不够病人用的……

    这要是能收点钱,何愁凑不够盖房子的资金啊?

    送走了一众病患之后,红霞覆盖天边,已然到了傍晚。

    王爱朵拽着徐小芷和于华,三个丫头兴冲冲的从打谷场跑了回来,澡都没来得及洗,就开始催促王承舟了。

    自从昨晚上听到他的介绍,两个城里来的女知青心中十分好奇,特别想见识见识农村才有的稀罕玩意儿。

    洗完澡,换完衣裳,一行人正准备出发。

    不成想,又有人要入伙儿。

    原来,下午一起干活的时候,赵瑜、刁青松、许万年三个男知青听说爬叉很好吃,放锅里煎一下,比河虾都美味,馋得哈喇子都快下来了。

    三个大小伙子,本来饭量就大,再到农村过了半年吃糠咽菜的苦日子,熬渴得眼珠子都快泛黄了。

    有这么好的东西,咋可能不上赶着跟来?

    几人一人找了一只大一点儿的瓶子,灌上水,就开始出发了。

    那个时候,老林子很多,到处都是成片成片的荒地。

    单是村东头土岗上的树木,都够他们摸的了。

    洁白的光柱打在树干上,刚闪了几下,四丫就连忙呵止住了他,“哥,天还不够黑呢!”

    “手电筒咱们还是省着点儿用吧。”

    “等一会儿看不见了,你再打开,给我们照个亮就行。”

    这妮子,明明是一群人中年龄最小的,可一说起玩儿,显得比谁都专业。

    精打细算的样子,俨然有着大姐大的风范。

    有人指挥,王承舟自然乐得清闲。

    更何况,发号施令的是自己亲meimei,当哥的,听着就行了呗。

    一进入林子,四丫就拉着徐小芷和于华,教她们认识爬叉。

    别说,村儿里摸爬叉的人不多,这玩意儿简直都快泛滥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