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回到知青下乡那些年_第一百八十章 接生婆找上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章 接生婆找上门 (第1/3页)

    第180章接生婆找上门

    桑树的“桑”同白事中的“丧”谐音,乡下迷信风气较重,认为桑树是不吉利的象征,素来有“门前不栽桑,屋后不种柳”的说法。

    其实,中医认为,桑树是“树中之王”,除了桑根之外,不管是桑叶、桑葚、还是桑树上的木耳,都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桑叶又被称为“神仙叶”,除了养蚕之外,《本经》中认为,桑叶能够“除寒热,出汗”,具有疏风清热的作用,可以治疗外感风热及燥热伤肺之症。

    桑葚美味多汁,还能滋阴补血,在农村,可是小孩子不可多得的美食。

    再过几天就要成熟,到时候你就看吧,一些贪嘴的毛孩子会争先恐后的爬到树上,吃得跟个花脸猫似的,被老娘站在树下举着棍子骂,都不舍得下来。

    当然,也可能是怕下来挨打,躲在树上,能痛快一会儿是一会儿。

    至于桑木耳,那就更宝贵了。

    桑树上生的黑木耳可以治疗.以及血分有病致人瘕积聚、下身部疼痛;甚至阴阳伤使人身体时冷时热,不孕不育。

    桑、楮、槐、榆、柳五种树木上生出的木耳叫,都有益气、轻身、强体、耐饥饿的功效。

    以桑木耳最优。

    只是,有些地方把字念白了,念成了木需,其实,是一样的道理。

    单是《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与桑树有关的药材就有好几种,比如:桑上寄生、桑螵蛸、桑根白皮……

    王承舟娓娓道来,顺手在杨巧儿身上下针。

    在其脚上的行间、小腿上的三阴交、大腿上的血海、腹部的中脘下针之后,小丫头的下巴颏都快埋进胸脯里去了。

    弄得王承舟拿着针,直挠头,瞅着她的小腹,中极xue和关元xue突然间就不知道怎么下了。

    小辣椒瞅出他的尴尬,不说上来劝慰一番,反而没心没肺的笑了起来。

    弄得两个人都勾着头,一起麻爪了。

    “算了算了。”

    王承舟做完补泄之后,收起银针,忍着笑道:

    “少两针就少两针吧,反正咱们有药。”

    “小辣椒,你帮她去挖几截桑树根来吧。”

    “回来之后,刮去黄皮,把白皮剥下来,搁锅里炙一下,熬成一碗水,让她喝了,立马就能好了。”

    不是他夸口,而是现代医学发现,桑根白皮具有镇痛、镇静、抑制致病细菌的效果。

    这个年月,女孩子可没有什么卫生巾,一般都是用布缝一个包,装上草木灰替代。

    讲道理,不太卫生。

    她早上流了那么多血,喝了自己的土方子,可以让人安心一些。

    哪知道,经过刚才的事情之后,杨巧儿整个人都变成一只鹌鹑,根本就不敢看王承舟一眼,甚至连同一间屋子都不敢待。

    见小辣椒起身,自己连忙拉着她的衣角,跟着站了起来。

    明显是要跟着她一起去坟地里挖桑树根。

    小辣椒扬起下巴,挤眉弄眼的笑着,也不拒绝,带着她一起出门了。

    王承舟见基本上没自己什么事儿了,收拾收拾就回家了。

    毕竟到了中午,打了一上午的坯,早就饿得头晕眼花了。

    之所以一直撑到现在,实在是被杨树梢和张慧萍两个狗东西给气到了,急气攻心,啥都忘了。

    见他回来,一家人都很好奇。特别是王爱朵,跟在屁股后面,眨巴着大眼睛,都不知道该咋套话了。

    王承舟懒得搭理她。

    这种事情,说出去终归是不太好听,村子里流言蜚语又特别多,对于杨巧儿的影响不好。

    一家人见他不想多说,也就作罢了。

    只有四丫急得抓耳挠腮,嘴巴噘得能拴住头驴。

    这两天家里干的都是重活,焙的菜馍又吃完了。为了下午干活有力气,李玉珠便发了下狠,挖了一瓢白面,准备做捞面条吃。

    说起吃的,四丫才放弃纠缠他,美滋滋的坐在小板凳上剥蒜,准备等下捣成蒜汁,就面条吃。

    在当地,捞面条又叫蒜面条,可见蒜汁的重要性。

    整天在打谷场打坯,王红河脸上晒得黢黑,听说要吃蒜面条,估计也是馋了,连忙巴巴的跑出去揪荆芥。

    荆芥算是一味中药,具有解表散风,透疹,消疮的功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