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二章 让大姑娘惦记着 (第1/3页)
第182章让大姑娘惦记着 一场小风波算是就这样过去。 当下的观念如此,王承舟能为杨巧儿做的不多,只希望这件事之后,她在家里能少一些父母的打骂。若是平平安安熬到出嫁,也不枉这个晚辈亲近自己一场。 要是等到年底高考恢复,杨巧儿凭借自己的聪慧考上学,那就再好不过了。 但是,以她的家庭状况来看,估计很悬。 杨树梢和张慧萍夫妻俩已经打算在生儿子这条路上一条道走到黑了,怕是家里的累赘能甩掉就甩掉。 最大的可能就是等杨巧儿再长上一两年,就给她找个人家,嫁了。 一想到她如画的眉眼,明媚的性子,王承舟就禁不住感叹一声,心里说不出的惋惜。 不过,当下的时代即将风起云涌,不少人的命运都会发生巨大的改变,值得惋惜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王承舟一个小小的村卫生员,又顾得了几个? 毕竟,自家盖房子所用的砖坯,还没打完呢! 吃过午饭,一家人索性顶着大太阳去了打谷场。 不是他们为了赶工不要命,实在是那个年月没有风扇,家里太热,与其闷在屋子里,还不如到田里,找个阴凉的地儿吹吹风。 为了打发无聊的时光,王爱朵还把书本带到了地里,兄妹俩依着同一棵大树,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着。 李玉珠见她下地干活还拿本书,咋觉得那么别扭,禁不住就想数落她几句。 可见兄妹俩认真的一问一答,又一下子愣住了,张了张嘴,扭过头去,不去看他们。 一个下午的忙碌,打坯工作终于进入了尾声。 晒干的砖坯摆了好几摞,明天只要再忙活一上午,就可以推进砖窑烧制了。 那个年月,与现在不同,大家伙儿盖房子用的都是青砖。 主要原因就是红砖的烧制温度要求比较高,一般需要用到煤炭。村里人连个煤球都用不起,咋可能舍得一车一车的拉去烧砖? 再者,青砖的外形朴素自然,比较符合时下老百姓的审美。 村里有钱人家盖房子普遍用的都是青砖,砖缝涂上白灰,看起来简洁大方,亮亮堂堂的,单是想想就让人激动。 四丫原本累得小脸蛋儿上汗直流,可听着王承舟的描述,眼睛都明亮了许多,一下子又有劲儿了。 全家人心里满是欢喜。 “仨儿,明天把窑装上之后,你就不用管了。” 李玉珠抹了把汗水,举着铁锹,不停地把胶泥打细,“烧窑得好几天,不用那么多人看着。” “你趁着功夫,赶上大队的青骡,去半截缸把小瓦买回来。” “农闲的时候,盖房子的比较多,去了说不定还得排队,等你把小瓦拉回来,咱就能出窑了。” 王红河一听,停下手里的活儿,担忧道: “仨儿,去的时候,带上些干粮。” “娘说的没错,咱整个王家大队都没有烧瓦的窑,想盖房子,都得去老鸹林大队买。要是赶上出窑,等上个一两天都有可能。” “到了之后,你可得把大青骡看住了,千万别出啥事故。” 他害怕晦气,没敢往细了说。 但是,一家子心里都知道怎么回事。 所谓穷山恶水出刁民,不是环境差了出赖人,而是人穷志短,活着都有困难,谁还讲究那么多呀? 王南舟一听,脸上满是担忧,瓮声瓮气道:“爹,要不,我和仨儿一起去吧?” 王红河和李玉珠立刻皱起了眉头。 以自己大儿子的秉性,见了陌生人连句话都不会说,除了看个车子,去了用处真不大。 可当父母的,又不能直接说出来伤了孩子的颜面,一时间有点为难。 王承舟一看,忙笑道: “哥,你咋还抢着偷懒?” “我就是不想干活才提议去老鸹林买小瓦的,你跟来可怎么行?” “装窑累死个人,你就在家替我辛苦几天嘛!” 王南舟一听,信以为真了,宽厚的笑着,点了点头,“行!” “那我就在家帮忙吧。” “不过,仨儿,往后咱爹娘年龄大了,你可得学会多干活,总是流荡可不行。” “诶!” 王承舟眯起眼睛,甜甜的笑着。 心里对自己这位大哥真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