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回到知青下乡那些年_第二百一十三章 法不轻传,道不贱卖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一十三章 法不轻传,道不贱卖 (第2/2页)

个命途多舛,却坚韧开朗的大姑娘感到高兴。

    王爱朵撅了一下嘴,瞅着开心异常的郭明月,还是弯起眉眼,跑到厨房端了碗白开水出来。

    众人围成一个圈儿,王承舟就站在破砖烂瓦之间,映着盖了一半的房子,坦然受了郭明月三个响头。

    四丫端着白开水从人群中挤出来。

    郭明月接到手中,恭恭敬敬的递了过去,甜甜的喊了声,“师父,喝茶。”

    王承舟举起瓦碗,一饮而尽!

    霎时间,掌声雷动。

    邹存良拍得手掌通红,却根本不觉得疼,开心得八字眉都快飞起来了。

    郭水生抽着旱烟,呲着稀疏的牙齿,仰天大笑。他这个老侄儿,可真是打心底里为自己明月姑感到高兴。

    这可是一桩实实在在的大喜事。

    不但大家伙儿高兴,李玉珠和王红河更是立刻就忙碌起来。

    人家大老远带着礼物找上门学艺,眼看着到了中午,怎么也得好好款待款待。

    正好昨个儿杀了两只兔子,诸位老少爷们儿又带来了不少蔬菜和粉条。大家伙儿便一起收拾收拾,熬了两大锅炖菜出来。

    两只长耳兔平日里被王爱朵悉心照料,长得膘肥体壮,炒的时候在锅里了没一会儿,就出了很多油,以至于炖菜出锅的时候,上面漂满了油花,光是看着就让人胃口大开。

    更别说菜式丰富,拌上腐竹和粉条子,简直香得人流口水。

    大家伙儿端着碗,拿着大白馒头,可是狠狠的过了一回瘾。

    一边狼吞虎咽,一边不停地叫着痛快。

    王承舟一家子算是给足了排场,既招待了邹存良一行人,又相与了老少爷们儿。王红河和李玉珠脸上的笑容简直就没消失过。

    至于王爱朵,那个贼兮兮的小东西早不知道端着大海碗躲到哪嘎达享用去了。

    昨天哭的有多痛,今天吃的就有多香。

    不枉“宝玉”和“黛玉”在这世上痛痛快快的活了一遭,简简单单,可是比上辈子清亮多了。

    立秋之后,天气终归没那么炎热了。

    吃过午饭,大家伙儿休息了一会儿,便又开始上工了。

    叮呤咣啷的敲砖声中,邹存良一行人准备上路。

    按照郭明月的意思,她非要留下来给师父家帮忙,帮着和泥搬砖啥的,可王承舟瞪了她一眼,让她不要在这里添乱。

    且不说她干不干得动,她在这里瞎晃悠,老少爷们儿还哪有心思干活呀?

    不是说大家伙儿抵挡不了美色,主要是这丫头现在成了王承舟的亲传大弟子,谁不想跟她套几句近乎呀?

    把这位大姑娘哄开心了,将来生了病,那还不是在阎王爷那买了份保险呀?

    再者,邹存良作为一个村长,村集体又经营着一座远近闻名的瓦窑,时刻都离不了他。能抽出半天的功夫,陪着郭明月过来,已经足够表现出一个大表哥对她的疼爱了。

    她要是不走,人家咋好意思离开?

    郭明月和郭水生都是郭家庄的,与王家村直线距离并不远,中间就隔了一条白河。他们干到天黑,找满仓大爷渡河走了,人家邹存良想要回到半截缸,可是要走上十几里山路呢。

    不能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别人。

    “明月,你回去休息两天,准备准备。”

    王承舟把一行人送出家门,叮嘱道:

    “这两天,家里的房子就能盖起来了。”

    “到时候,我得了闲,就开始教你医术。”

    “你吃点苦,每天早上乘船过来,晚上坐船回去。等将来家里再盖几间药房,你就可以常住,不用来回奔波了。”

    郭明月眼睛一眯,乖巧的笑着,拍了拍让人胆战心惊的胸脯子,直爽道:

    “师父,没事儿!”

    “咱乡下人又不是没吃过苦,天天吃得都快噎着了呢,这点苦算啥?我保管每天都过来跟你学东西,风雨无阻!”

    “俗话不是说得好嘛,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想要骑到你头上,可得多吃点苦呢!”

    王承舟一翻白眼儿,心说这妮子又说胡话!

    即便是早已习惯了,邹存良和郭水生仍旧忍俊不禁。

    谁都知道,这丫头是想说,想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早一点超过他这个师父,就必须勤学苦练,不畏风霜。

    可话从她嘴里说出来,总是那么奇怪……你年纪跟你师父差不多一边大,一个大姑娘,总想着骑在别人头上干啥?

    可她就是这么个嘴,谁也教不会她。

    “行吧。”

    王承舟一阵无奈,不想跟她计较,“雨季水急,来回坐船的时候小心些。”

    “知道了,师父!”

    一行人渐行渐远,迎着午后的阳光,郭明月扬起笑脸,挥了挥手,头发都镀成了金色。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