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六十八章 送明月过河 (第1/2页)
第268章送明月过河 到傍晚,雨势逐渐大了起来。 前往白河岸边的田间小路早已泥泞不堪,王承舟让她拽着自己的胳膊,踩在路边的杂草上,才不至于滑倒。 可即便如此,郭明月好几次都差点失去重心,整个人吊在了他的身上。偏偏这妮子虎了吧唧的,吓得惊叫连连,却抱着自己师父的胳膊嘻嘻哈哈傻笑,跟小孩子玩闹似的。 王承舟一阵无语,任凭她斜倚在自己身上,仰起脸儿,看了一眼天空。 浓重的铅云夹杂着惨白的天光,没有一点转晴的迹象。绵密的秋雨固执的冲刷着夏日留下的暑意,誓要将这方天地描绘成清冷的秋色。 一片绵软挤了过来,王承舟心跳都漏了半拍,没好气儿道:“再不好好走路,师父把你丢在这里,不要你了!” 郭明月连忙止住笑声,低下头,香肩一阵颤抖,估计是没想到他会说出如此幼稚且无力的话。可安静了一会儿,实在憋不住了,又仰起俏脸儿,没心没肺的大笑起来,笑得腿都软了。 王承舟禁不住在后脑勺上给了她一巴掌,气道: “给我好好走路!” “天气已经很凉了,要不小心躺地上,把衣服都湿透了,非做出病不可。” “明天早上天气要还是这样,就不用过来了。学个医术而已,犯不着拼命。” “你听到了吗?” “哦。” 郭明月嘟着嘴,揉了揉脑袋瓜,眼睛里却依旧俏丽明媚。 一路来到河边。 秋季的白河平稳而宏大,雨滴落在水面上,荡起密密麻麻的涟漪,愈发显露出天气的肃杀。 两人并肩来到渡头,看到眼前的场景,却是一愣。 那艘老木头制成的渡船系在河对岸的木桩上,正横在河面上,顺着水流上下漂荡,船舱内却空无一人。 满仓大爷哪儿去了? 王承舟一阵吆喝,一个穿着斗笠的老人才从河对岸的荒草里探出头来,似乎同样在疑惑这样的鬼天气为什么还有人渡河。 “大爷!” “来了!” 王满仓提着绳子,把渡船拽到河边,撑着竹竿漂了过来。 “大爷,这天都快黑了,我还以为你回家了,没想到你在对岸待着。我们见不着人,差点儿就回去了呢。” 王承舟举着头上的麻袋,大声攀谈道。 “没有。” 王满仓话很少,属于典型的善良却不善言辞的庄稼人,“我刚下船,准备去河对岸,晚上不回家了。听到喊声,就回来瞅一眼。” 老人六十来岁,身体却很强健,倒腾着竹篙,渡船一会儿就到了岸边。 “可真是麻烦您了,大爷!” 郭明月乖巧的道了声谢,轻车熟路的跳到渡船上,摆了摆小手:“师父,你也快回去吧。等下天黑了,看不清路。到时候不小心摔到泥坑里,再做出病来。” 这死妮子,还现学现卖,开起自己的玩笑了! 王承舟瞪了她一眼,却惹她笑弯了腰。 “河水很大,你小心些吧!” “放心吧,师父!我天天坐满仓大爷的船,自己都会撑了呢!” 郭明月皱了一下挺巧的鼻头,挥了挥手,身影随着渡船消失在越来越浓重的雨雾之中。 回到家里,知道他亲自把郭明月送到了对岸,王红河和李玉珠才放下心来。 正好栾红缨也从公社回来了,却走得裤腿上满是泥点子,鞋子都湿了。俩人瞬间就忘了明月姑娘,又心疼起未来的儿媳妇了,连忙给她烧水,让她洗洗脚,换上干净的衣物。 一场秋雨,好像洗去了尘世的喧嚣,生活忽然就慢了下来。 一家人吃完晚饭,坐在堂屋唠嗑。 王红河和李玉珠禁不住就抱怨起了天气,原本可以连续看上一周大戏的,可这才几天,就要结束了。等雨停下来,剧团的老师们肯定都走了,他们也要开始秋收了。 “哎!这一天天的,咱们一共也没听玉枝老师几场戏。” 李玉珠一说起这个就生气,肩膀扛了一下王红河,埋怨道:“都是你,害我连那闺女的手都没摸到。这次一别,不知道啥时候才能再有机会跟她握手了。” “这咋能怪我嘛!” 王红河一脸委屈,没想到剧团还没走,老两口之间的情谊就开始破裂了,“玉枝老师实在是太受咱乡下人爱戴了,每次谢幕,四周都围得人山人海,挤不进去,我有什么办法?” “挤不进去你不会用力挤?” 李玉珠明显开始不讲道理了,也不怕给未来儿媳妇留下坏榜样,“你一个老爷们儿那么腼腆干啥?人家都往里挤,就你往后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