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4章 江勤叫我宝贝 (第3/4页)
了一眼,头皮瞬间一麻。 那卷废铁的名字很独特,《友商》。 江勤也看到了他的走神,目光忍不住落在了那座雕塑上:“这是怎么回事,我之前不是让人处理了吗?怎么还是这样的,要被媒体拍下来传到了网上怎么办?” 董文豪闻声开口:“可是老板,您之前说这座雕塑很有意思,物业那边也拿不准主意,就没敢搬走。” “搬走做什么,我是让他们把底座上的名字扣掉,有些事,咱们自己心里清楚就行了。” “哦哦,原来是这样,我立马叫他们来扣。” 于永杰把目光瞥到一边,假装没有听见,但心里一阵打鼓。 要知道,高得之前在做选择的时候,差点就投入了阿里的怀抱,成为了拼团的友商。 在不知道这尊金属雕塑的名称的时候,于永杰还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可看到名字之后,瞬间就有代入感了。 随后,于永杰就被江勤带入了会议室,开了一个长达三小时的会议。 嘀嘀以私家车运营改换了打车市场,直接刷新了整个赛道,但实际上还未尽全力。 而高得的技术团队入驻拼团产业园,其实才是嘀嘀正式发力的信号。 随后,嘀嘀很快就进行了第一次更新,界面美观了不少,cao作也开始化繁为简,主界面不再显示大片地图和哪里有车,而是直接进入到叫车界面。 这对于实际的商战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意义,可重点在于,高得app也随之更新了,嘀嘀打车入口正式接入。 使用高得地图导航的用户不用跳转软件,就可以直接在使用地图导航的过程中实现一键叫车。 要知道,作为拼团到店的技术提供商,在拼团迅猛发展这段时期,高得的用户其实也一直都在飞速上涨。 你也许从未用过打车软件,习惯乘坐地铁、公交出行等其他出行方式,但无论哪种出行,你肯定用高得查询过出行路线。 而这一波带来的,是新用户的疯狂上涨。 作为仍旧坚守沪上和京都的唯二选择,uber的用户数量并没有受到重创,但市占率却在持续缩水。 “芬顿,你什么时候回美国?我让安娜送你去机场。” “我……暂时还不想回去。” 三月份的时候,uber占尽优势,他曾邀请彼得芬顿看一场盛大的终局之战,现在uber被步步紧逼,但彼得芬顿的想法还是没变。 盛大的终局之战,他还是想看。 中国经济腾飞,目前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市场,彼得芬顿是做风投的,有这么好的机会了解中国企业的做事风格,他怎么可能错过。 而特拉维斯听到好友彼得芬顿的回答之后,左眼皮一阵狂跳。 好消息,朋友说想看不是客套话,坏消息,我成被害者了。 而在嘀嘀的第一次更新之后,拼团还立马跟上了一个saocao作,那就是周五晚上的3.0版本更新预告。 在现在的软件市场,更新基本都是悄无声息的,出预告的还真没见过。 而对于特拉维斯来说,这预告上面写的仿佛是催命两个字,他知道,江勤是要让他看着嘀嘀的更新。 此时,运营部的负责人康敬涛出现在走廊,到茶水间冲了一杯咖啡,嘴里还哼着《古剑奇谭》的调子。 听琴声萧萧,该忘得改不掉,红尘,困住我年少。 真正确定是江勤出手之后,他反而不慌了,因为结局已经注定了,活不了。 等到了周五晚上的时候,嘀嘀果然再次更新。
这一次,从团购时代到外卖时代就一直在不断完善和更新的拼团数据库接入嘀嘀。 所有街道所有门店,哪怕一间苍蝇小馆,只要输入名称就可以在嘀嘀出行当中被成功定位,准确无比,就连羊肠小道都一目了然。 私家车做运营的一个难点就在于部分车主并不具备司机的道路熟悉度,尤其是兼职司机,上班的时候每天往返于两点一线,别说是隔壁区了,换条街都不一定知道。 而高得的LBS服务再加上拼团数据库则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降低了私家车的运营门槛。 高得此时就仿佛一个中间软件,搭起了拼团于嘀嘀的桥梁。 我打开拼团,买了券准备出门聚餐,导航时发现了一键打车,这时候,我的钱包里忽然多了一份云闪付专属的打车折扣券。 拼团,真好。 与此同时,哔哔和快的正在深城、杭城两地做私家车市场,并上线了专车与拼车功能,还搞了个节能减排的活动,本来打算趁着五一杀回沪上与京都抢夺市场,但在看过更新后的滴滴后却多出一丝畏惧。 高得本来就是LBS服务商里的佼佼者,再配合拼团网的数据库,直接拔高了技术门槛。 门槛外面是哔哔、快的和uber,而门槛里面只有他自己。 要不,再等等? 好,那就再等等。 他们不是最着急的那个啊,最着急的是uber。 这个外来物种不像他们,躲都没地方躲,现在被嘀嘀贴脸开大,应该已经心急如焚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