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节 改国号为,崇贞 (第2/2页)
是有必要的。 谁呢? 再说朝堂之外,宫里这些变故,皇帝赵佶突然变的与众不同,等等…… 确实有人去查了。 章惇。 章惇根本就不相信,一个纯粹的草包,混帐,能在短时间内变聪明,变成一个治国明君。 章惇,七年独相。 再说没有用自己的权利去照顾自己的亲信,也是有许多人脉的。 曾布的动静他第一时间就知晓。 立即作出了安排,让人去鼓动陈次升去上疏。 第二天,又是大朝会。 没有向太后在帘子后听着,赵佶是既紧张,又兴奋。 大半夜,准确的说是凌晨四点多,就派人把梁莘给叫进宫来。 梁莘在自家府里修了一座桥,还真是有用。 过了桥就是皇宫。 宫内,赵佶问:“等会儿大朝会开始,如何让百官感觉我像是个明君。” 梁莘:“圣君也没问题。” “怎么办?” 梁莘:“每次朝会,都会有两个小太监站在大殿的正门两侧,咱们简单一点,左边的将拂尘抱在怀中,你就称赞几句进言的臣子。右边的,你就斥责。若是两边同时放下,你就说,让臣子们讨论。若是同时抱在怀中,就散朝后赐饭,然后书房问话。”
赵佶试了试,感觉这办法行。 梁莘呢,躲在大殿旁边,不被人发现的地方,还能听到大殿里说话。 万一听不清,也会有小太监帮他一起听。 朝会开始了。 梁莘坐在殿外还在想,怎么来把使臣这事搞定呢? 大殿内。 向太后的国丧结束后,第一次大朝会,朝堂之上,这个人选就出现了。 依梁忠安排人打探的消息,曾布似乎在酝酿着什么,但没急着发动。 一位六十多岁的老臣子,直接就站了出来。 依梁莘对朝堂上的认知,一般而言,有什么事都是先让品阶很低的官出来吼几声,看看反应,然后大佬们再上。 但这位,礼部尚书,范纯礼自己站了出来。 “官家,臣有一言。” “范卿,请言。” 赵佶已经当了好几个月皇帝了,也越来越有皇帝的样,至少表面上肯定是有的。 今天,也是他亲政的第一次朝会。 赵佶内心也是有些小激动的。 范纯礼说道:“自官家登基这段时间以来,朝堂之上多为肯定旧法而否定新法,依臣看来,神宗立法的意图固然是好的,各级官吏加以推行,将许多事情处理的不合适,以至于万民深陷困境。” “神宗与先帝,听政决断,虽然一时小有改观,也只是因为臣子想法与见识不同,当年也并非心怀不轨为自己打算。而自官家登基这段时间,现在朝堂议事,却故意用新法不力为借口,认为新法一脉是错的,旧法才是正确的。” “朝堂之上,大力推荐旧法之人为贤才,排斥支持新法之人,其用心臣以为不是关心国事,只是为泄私愤、报私仇来施展他们不可见人的想法,臣以为官家不可不深察,自古天下治乱,皆为用人失当。” …… 范纯礼还在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