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当神秘消失之后,京都惊动!(9000字大章) (第3/5页)
br> 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员对此议论纷纷,一个是千年前的高僧,另外一个是比高僧时间还要久远的古剑。 按理来说,两者可以说是八竿子打不到一块去,偏偏就被宋教授他们给碰上了,而这埋藏千年的谜团,几乎让大家夜不能寐。 但两天时间过去后,依旧没有任何线索,按照支遁对此剑的珍视程度理应留下一些记载才是,但翻遍史书和文献,都没有记录支遁身边有这样的青铜古剑,这就让人匪夷所思了。 黑色的剑身就像是一个幽灵似的,纵观整个考古学界,都是少有奇事,将整个考古中心都笼罩在疑云里面。 既然支遁这边没有任何线索,众人只好把目光放在了古剑身上。 其实这把青铜古剑本身并不算特别重要,出土的青铜器具有许多,比它年代更为久远的都有,若无特殊的历史意义,则算不上稀世珍宝的行列,能评个一级文物就不错了。 但重要的是它如今和支遁大师形成了密切关联,里面肯定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这就变得耐人寻味起来。 至少要搞清楚古剑的来历,或者它本身有什么神秘之处,能够让支遁另眼相看。 而现在,除了得知它是来自春秋战国,唯一的线索便是那行小字了。 ‘荆河一翁尔’。 这段话其实不难解释,指向性也很强,所以在此之前,便已分出去一部分人手,专门针对古剑来历进行调查。 也就在这一日,好消息来了。 “宋教授!有新线索了!” 助理急匆匆的跑过来,手上拿着不少资料,“经过调查,还真有荆河的存在,而且这条河流还大有来头。” 宋教授诧异,看着助理手上递过来的资料,神情顿时复杂到了极点。 荆河经过千年的变化,准确来说,现在应该叫它安河才对。 经过大量的资料还有研究,可以证明安河的前身就是荆河,在楚国的边界处,而这里也是刻舟求剑典故的发源地。 “宋教授,不知道你先前有没有刷到,关于网络上流传很广的历史诡谈故事?说的就是刻舟求剑的典故,后面网上有历史爱好者调查,发现典故的主人公其实是一个撑船老翁……” 宋教授却是露出了疑惑的神情,“历史诡谈?” 虽然宋教授他们也是搞历史研究的,但是研究有很多种,方向也有所不同,再加上宋教授年纪大了,也不怎么上网。 所以对于先前沸沸扬扬的事情并不知道,如今听到助理仔细解释,这才知道个中缘由。 “没想到这里面还有如此门道。” 听完这当中的曲折故事,宋教授感慨不已。 助理也在旁边跟着感慨,“是啊,谁能够想到我们熟知的成语故事,居然还有另外的说法,完全推翻了我们之前的认知。” “所以这则故事当中的荆河,就是剑身上面所刻的荆河?” 宋教授若有所思,根据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情况来看,应该不可能出现第二条荆河。 而且剑身上面还有撑船老翁几个关键字,再一想到后面有关刻舟求剑故事的说法…… 宋教授惊讶道:“莫非这把剑的主人就是那个撑船老翁?!” 随后,考古中心的人查了大量资料,甚至还联系上了当初发表那篇观点的网友,得知了他的真实身份。 竟然还是个年轻人,名叫‘齐学清’,也是历史研究专业,成绩很不错,也属名师门下,其师可不一般,在业内颇有建树。 宋教授又咨询了一番齐学清的老师,得到一些解答后便彻底没了怀疑。 原本以为只是普通的青铜古剑,没想到抽丝剥茧追查下去,竟然还查到了一则相关的成语典故。 而在这典故当中,竟然还笼罩着一层历史迷雾。 一时间,众人的疑惑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还加深许多。 “宋教授,这把青铜古剑真的是刻舟求剑里面的那把剑吗?” 面对学生的询问,宋教授眉宇间的褶皱几乎能够夹死一只蚊子,他叹了口气道:“这个不好说。” 虽然古剑上面刻有‘荆河一翁尔’的相关字样,刻舟求剑的故事恰好也是在荆河发生,但这些都只是考古中心的猜测,目前并无切实证据能够证明。 “时间地点都能够对的上,没准这真的就是成语典故里落入河中的那柄佩剑呢?” “那么问题来了,在这个成语故事里面,最后也没有说明老翁有没有捞出来这把剑,此剑怎么会落入支遁大师的手里?” “这话也不对,你也说了是成语故事,后事如何我们也无从知晓,说不定已经被人打捞起来,只是未曾有记载呢。” “不过这些也都是我们的猜测,这把剑为何最后会落到支遁大师的手里,又为何这么重视,依旧没有线索,还需要调查。” 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原点,就算弄明白了古剑的来历,但也无法解释它为何会出现在支遁的手上。 青铜古剑是否是刻舟求剑故事里面的佩剑,这点已经无从考究,但是根据如今的线索,两者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直到晚上,一天繁忙的工作才结束,工作人员陆陆续续的散去。 深夜。 研究中心里面已经空无一人,工作人员都已经休息去了,有的回家,有的住在宿舍。 “哒哒哒——” 空旷的走廊传来巡逻人员的脚步声,眼看周围没有没有任何可疑人员,又检查了设备,显示一切都运转良好,他这才放心离去。 时值深夜,不知何时起了雾,渐渐笼罩了文物保管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