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二三章:试招过手;准备统筹! (第1/2页)
讲解完斗法的具体关窍后,差不多就快到饭点了。 夏逢春道:“你先在心里推演一二,务求熟记。咱们趁热打铁,明天就觅地开坛,指导你炼法,让你入门!” 虽然理论方法都搞明白了,但有经验的过来人实际指导,和自己摸索之间,相差太多了,可以说完全是两个概念。王平就大喜过望。 躬身一礼,感激的道:“如此,就叨扰老叔了。” 所谓送佛送到西,反正整只身子都进去了,也不差一只耳朵。门派不传之秘都传了,还差这点指导时间么? 夏逢春就呵呵一笑,一摆手:“贤侄太见外了,咱们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扯两句后,就留下王平自己琢磨,夏逢春则出去安排晚宴。 次日就要开始炼法,若是初学者,炼法前,还需做些专门的准备功夫。通过沐浴斋戒、供神酬神、持经念咒等仪式和手段,洁净身心,以此作为炼法的初始条件基础。 因王平早已入门,并有修炼神打的相关经验。故夏逢春认为他可以省去这些繁文缛节,静坐一番,自家在心里调整一二就行了。 所以,宴后也未多耽误。闲谈一二,大略商议一番明日采购等准备事项后,王平就洗漱一番,早早回卧房打坐,蓄精养锐,清净心神,做些炼法的身心准备功夫。一夜无话。 次日王平起了个大早,准备活动活动筋骨,练趟拳脚。来到后院,才体会到“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的原创者说这话时,是个什么心情。 一进院子,就看见夏逢春正摆着一个桩功的架势,额头上还隐越可见些许汗迹。看样子,人家早起来多时了,早已练完趟子,正温养收功呢。 师父演练多时了,夏燕明和糜水相两个徒弟,却不见影子,显是犹在高卧。见状,王平不由暗赞一声,难怪这夏老叔在圈子里久享大名,如雷贯耳,原来练功既如此勤勉,果然是成功没有侥幸! “夏叔好早啊,还以为我才是第一个起来的呢。”,王平有些钦佩,也略有些惭愧。忙凑上前去打了个招呼。 “你也起得不算晚,在年轻一辈里,也算可以了,燕明和水相,就没你勤勉!” 夏逢春长吐一口气,收桩敛式。笑道:“早起习惯了,现在都有些懈怠了。想当年在乡下跟着智通长老学艺的时候,那起得才真叫一个早。当时正在运动,佛道术法这些,都是封建余孽,家师也被打成牛鬼蛇神,不敢明着传。白天挨批斗,学习语录。等到三更半夜了,大家都睡了,才敢偷偷摸摸的传授一招半式。” 这些往事,王平这代年轻人,都只是从历史书上知道,当年有那么场运动。但具体情形,还真不怎么了解。所以夏逢春说得心酸,他听着却觉着有趣,想多了解一点。 “老叔学艺时真艰苦啊!惭愧惭愧,佩服佩服!” “其实这也没什么好佩服的,我那会是时势使然。人嘛,都是环境逼出来的。现在毕竟时代不同了,所以你也没什么好惭愧的。” 夏逢春就笑了起来:“当时呢,我白天还要和生产队下地,挣工分。所以凌晨一两点就得起床,溜到庙里学两招,到五点之前,就得往回赶,不能耽误生产不是?现在想想,那时学拳还真跟做贼似的,师父教我练,你婶子还躲在外面放哨,怕被社员们发现了,不然,就要挨批斗…” 闲谈几句,略说两件当年趣事后,夏逢春就话归正题:“好了,好汉不提当年勇,都已经过去的事情了。我看你一夜调养后,精神焕发,身心调整到巅峰状态。赶得早不如赶得巧,要不,咱们现在就练上两手,让我看看你的拳脚?” 话说夏某人的名声,十有八九倒来自于一身精湛的峨眉拳术,其道功术法,则罕为人知。 金老叔评论说,夏逢春的拳法,在生平所见之通家里,可列前五,其修为之高绝,由此可见一斑。王平好奇之余,也颇有些跃跃欲试。 话说有机会和当世高人过招,实是一难得机缘。现实里那会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