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反汇编高手 (第2/2页)
,无聊透顶、哈欠连连。 但凡是有根绳子,他俩也可以玩玩翻花绳。 真不知道那玩意有什么好看的,为什么科研所的那几个人就能一直围在那边看,时不时还发出“嗯?”、“哇!”、“啊?”、“噢!”的声音。 将芯片破解后,剩下的就是抄板的活了。 见赵德彬离开电脑,开始拆电路板上的元器件,张思明诧异地问道:“你不是在破解芯片吗,怎么又来折腾电路板了?” 赵德彬忙活着手上的事,头也不抬地答道:“我已经弄好了,下面就是抄板了。” 张思明和王部长一起震惊了:“这么快啊?” 此时,科研所主任钦佩地赞道: “赵工真是大才,简直太厉害了! 我们都破解不聊芯片,他花一会功夫就弄好了。 我搞了一辈子单片机,还没见过水平这么高的!” 几位研究室主任也纷纷表示赞同。 有人:“是啊是啊,王部长,你们厂里从哪里找赵工这样的高手?” 也有人:“赵工,要不你来我们所里讲讲课吧,就讲反汇编,让我们也跟着学学。” 瞬间,研究室的气氛变得火热无比,赞颂之词不绝于耳。 面对科研所众饶热情,赵德彬仍是谦逊地表示:“各位过奖了,哪里哪里,我也就是对这个芯片熟悉亿点而已。” 将一个板子的所有元器件取下之后,赵德彬又拿出来另一个板子,两个板子比照着,用软件一笔一划画下来。
赵德彬一出手画电路板,又引发了阵阵惊呼。 在场的科研所几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哪,他才多大,就能画出这样的电路板? 因为赵德彬的技法太过高超的缘故,最后,赵德彬换到了大会议室画电路板,用投影仪展示给科研所全体研究员看。 几乎赵德彬每画几笔,下面就sao动一番,大家交头接耳,纷纷赞叹这个板简直画得太好了。 一上手画电路板就能看得出这个人是不是高手,里面的门道太多了。 别的不,就冲着赵德彬能画出弯弯曲曲的线,就明他功底很强。 这个叫作等阻布线,主要是可以消除分布参数的影响。 这种布线方法,一般人可画不出来,基本上都是画直的线。 画电路板是个脑力加体力活,至少要一两,很费脑细胞。 在某种程度上来,画电路板就像下棋一样,不仅要看局部,还要看整体。 每画一笔,都要在脑子里面计算多项参数,还要考虑多了这一笔,会产生什么影响。 前世赵德彬头顶秃了,跟总是画18层的电路板有莫大的关系。 画完电路板,要再通过pRotEL转成pcb板。 2004年之前,赵德彬用的是pRotEL。 05年后,赵德彬就开始用ALtIUmdESIGNER。 接下来,就是往空白板子上焊元器件了。 整个过程,别人都插不上手,只能由赵德彬自己完成,因为程序和芯片管脚都是相互关联的,只有赵德彬才清楚芯片的每个管脚有什么功能。 别人不清楚,自然就谈不上“临摹”电路板。 在旁边围观的科研所人员,只能给赵德彬打打下手,再喊个666,帮不上太多的忙。 制板也是有流程在的,一两是完全不够的。 要完全做好,少也要十半个月,赵德彬还是要再来上几次科研所的。 感谢新朋友黎明之耀666的打赏。 赵德彬电子课堂开讲了: 如果把单片机看作型的计算机,那么RAm约等于内存,Rom是外存。 早期,还是31单片机的时候,Ram和Rom还是分开的。 Ram是随机存取存储器,是与cpU直接交换数据的内部存储器,它要求机器持续供电,不然数据就会丢失。 Rom表示只读存储器。一经制造,数据或程序就被存入并永久保存,即使机器停电,这些数据也不会丢失。同时,这些信息只能读出,一般情况下不能写入。 早期的芯片,用的还是EpRom。 EpRom带个玻璃窗,可以用紫外线进行擦写。 后面,随着芯片升级,已经不用这种了。 像是文中提起80年代末期的摩托罗拉6800的芯片,Rom和Ram就已经和芯片做在一起了,用编程器读Loom就行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