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6.走出中夏,迈向世界(两章合一) (第2/3页)
赵德彬做生意一向大气,除了保障消费者的利益以外,对为公司做出贡献的员工们也不吝奖励。 元亨旗下所有子公司,员工待遇至少比同行业高20干得好还有额外的奖金。 不管在消费者中间,还是在人才市场上,元亨的口碑都非常好。 赵德彬的这种理念不仅没让元亨蒙受损失,反而把元亨的品牌立了起来,让消费者购买元亨子公司产品的时候非常放心,员工的积极性和忠诚度也特别高。 N64-1上市有大半年的时间了,净利润达到了一千多万。 升级后的N64-2,功能更加强大,最起码连想的文字处理系统是打不过的,所以N64-2的营收肯定要比N64-1更高。 在原本的历史上,史金柱凭着第三代的文字处理系统N64-3,让巨仁科技在1992年的营业额超过1.6亿。 其中,有3500万是净利润。 凭着这个成绩,巨仁科技成为当时中夏第二大民办高科技企业,仅次于八通。 这里要明一点,名义上,92年的连想还是国有企业,至于连想赚的钱究竟进了谁的口袋,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了。 至于在现在这个世界,中夏第二大民办高科技企业的位置,应该是元亨科技。 也就是保护伞科技是洪港企业,属于外资,不然保护伞科技才是中夏最大的民办高科技企业。 不过,赵德彬不会在意这些,他的眼界和格局可没那么。 想想看,中夏本土公司之间竞争多么激烈啊! 自己人和自己人争的头破血流,却对歪果竞争对手熟视无睹。 合着只要把眼闭上,歪果公司就不存在了呗? 话又回来,其实大家真不是崇洋媚外,中夏公司巴不得把歪果竞争对手从中夏的领土上赶出去,但这不是臣妾做不到吗? 别臣妾做不到,皇上来了也做不到啊! 就算现在最大的中夏高科技企业,在o美巨头面前连弟弟都算不上。 在丑国搞信息、搞软件、搞网络的时候,中夏因为起步比较晚,本土的高科技企业也就只能搞搞组装,打打高科技的擦边了。 就他的好任哥,前不久,不也只能在杂草丛生的仓库里面搞组装吗? 赵德彬想着任征飞满面皱纹的老脸,他才四十多岁,老得就跟后世看到的那些七十多岁的照片似的。 片刻功夫之后,赵德彬又想起了刘大公子。 对此,赵德彬不得不暗骂一声:晦气 不得不,任征飞和刘大公子的经历很多地方还真有点像。 刘大公子的起点可要比任征飞高多了,论家境、人脉、资源,任征飞哪一点都不能和刘大公子相提并论。 当刘大公子在连想大厦顶楼喝着咖啡、品尝着成功的滋味的时候,在中夏的某个角落,任征飞正汗流浃背地走在一个个偏远县城里,努力为华未需求一个出路。 正所谓日久见人心,三十年后,刘大公子和连想是什么样,任征飞和华未又是什么样? 噢,当然了,就算在三十年后,论享福和奢侈,任征飞还是没法和刘大公子比。 唉,他任哥,真是太惨了,造老醉了! 赵德彬一边为任哥叹息,一边回复完了所有邮件。 这时候,也到了下班时间,张鹏过来提醒大家要回家了。 赵德彬只好关羚脑,他还有一个合同要写,明用来跟任征飞签约。 晚上一开饭,张鹏就对着赵德彬挤眉弄眼:“阿彬呀,我听你有一位内地的盆友到洪港来找你了,系不系叫咩任什么菲的?” 他应该是在车上听了一耳朵赵德彬和张思明的对话,才有这么一问。 赵德彬吸溜着面条,毫无所觉道: “是啊,今我就是去见他的。 这两我要好好招待一下人家,明我们几个可能不回来吃晚饭了。” 张鹏的八卦之火熊熊燃烧:“这个盆友系哪方面的盆友呀——” 张鹏拖长的尾音暴露了他脑子里的想法,赵德彬感觉有些哭笑不得: “叔,你想多了。 来的是个男人,四十多了,是过来谈生意的。” 张鹏rou眼可见地失望了: “哦…… 我听阿明你和人家怎么怎么一见如故,多么多么相见恨晚,还以为你子有情况了呢。
我还寻思着职业女性也不错……” 张思明冷不丁来一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