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功是功,过是过 (第2/2页)
责的红丸和移宫两案,一直在朝中备受关注,甚至方从哲这个内阁首辅,心底也是极为关注。 “叫他过来。” 在方从哲的注视下,在刘一几人的疑惑下,袁可立面不改色道:“功是功,过是过,这是不能混淆的,恰恰是萨尔浒之战案,备受朝野间关注,倘若迟迟不能定性,迟迟推诿下去,这对国朝而言绝非好事。” “现在就安。” “元辅~” 原因嘛很简单。 行至午门时,一名百户上前拦住,袁可立稳稳停下,拍打着身上的雪,神情自若道:“内阁。” 时下的内阁啊,表面看起来平稳很多,实则暗地里暗涌不断,这点作为群辅的朱国祚瞧的最为清楚。 内廷,不再是过去那个内廷,谁想知晓些什么,就能知晓些什么,当规矩和待遇,都能明确起来,内廷也就能形成闭环。 该省的银子必须要省,该花的银子必须要花,这便是朱由校的做事风格。 百户笑笑道:“也就是您袁少卿,换作旁人,就算真请他们去,也未必瞧的上呢。” “那朱阁老是何意?” 这还牵扯到熊廷弼了? 朱国祚眉头微蹙,看了眼韩,聊的明明是辽饷是否该裁撤,不过朱国祚也清楚,最近刘一、韩他们的心情不好。 毕竟先前他身陷旋涡之下,错非天子乾纲独断,明确上述诸案的话,那他此刻不知被多少人弹劾。
“那就叨扰了。” “这个毕自严究竟想干什么?” “瞧您这话说的。” 天子的威仪和神秘感,是需要人来维护的,没有人去维护,那这些就是闲扯。 “你要给萨尔浒之战案定性?”粗略看完那份奏疏的方从哲,被里面的内容所震撼到,难以置信的看向袁可立,“袁可立,你可知这份奏疏,经内阁呈递到御前,将会给朝野间带来何等影响吗?” 但眼下却不一样了。 “此事非同小可,要好好商榷才行。” “你们说…涉及吏部尚书的那场廷推,还要再召开几次啊,眼瞅着都快到正旦了,此事还悬而未决。” 在这等各怀心思下,袁可立来了,将那份奏疏递给方从哲,袁可立能感受到刘一几人的注视,不过却没多言其他。 一道身影匆匆走进,轮值的中书舍人郭寰,低首作揖道:“大理寺左少卿来了,有事要直递内阁。” 寒风呼啸,吹在人脸上像刀子一样扎。 相隔不远处的值房,一帮刚换值下来的锐士,围在火炉议论着,烤着火,喝着茶,先前那些寒气都被驱散了。 方从哲紧锁眉头,倚着官帽椅,神情凝重道:“上任户部尚书,就要上疏裁撤辽饷,眼下国库是什么情况,他这个户部大司徒比谁都清楚,辽东有司,特别是几处兵备道,可向兵部递不少奏疏,向朝堂要银子,要粮食,要棉甲,要御寒之物,国库哪有多余的银子,拨给他们啊。” “谁知道呢,反正老子就知道一点,达不到皇上的满意啊,只怕这廷推还要开下去。” 袁可立也不客气,笑着点点头道。 变化,总是在悄无声息间形成。 想到这里的方从哲,眼神有意无意的瞥向刘一、韩他们。 “来此登记吧。” 朱国祚看了眼沉默的韩,端起手边茶盏呷了口,悠悠道:“辽事是艰难,可诸公别忘了一点,大明各地的情况也不乐观啊,不说别的,就说山东与河南两地,有司可都呈递不少奏疏,言治下雪灾严重,而上述两地的辽饷摊派,迟迟都没能催缴上来,是地方不想缴吗?” “本辅倒是觉得…毕尚书所言不无道理。” “可是此案为何能牵扯李家这么深?” 方从哲皱眉道:“还有那杨镐,如何能定下这等罪名,即便……” 方从哲讲到这里时,刘一、韩、朱国祚几人起身,朝方从哲就聚来,他们此刻都很好奇,袁可立所写那份奏疏,究竟牵扯到什么,竟能让内阁首辅这般,然而围聚在一起看到内容时,几人看袁可立的眼神都变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