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午门叩阙 (第2/2页)
了何事!” 殿外响起王体乾的声音,一些太监宦官急匆匆离去。 纵使是内廷的年轻宦官,都知这代表着什么。 午门叩阙!! 王体乾、韩赞周他们有些心慌,就是逮捕一批妖言惑众之辈,何止让外朝的一些人,在午门叩阙啊。 事情闹大了。 东暖阁内。 “卿家,眼瞅着春耕在即。” 朱由校丝毫没有受影响,转身朝御案走去,对愣神的徐光启说道:“朕先前看了卿家所呈《再论甘薯疏》,便命内廷有司派人前去东南诸省,购置了一批甘薯进京,除了甘薯外,他们还找到几类新作物,玉蜀黍,土豆,花生,烟草等物。 朕知卿家精通农事,在京一带的那些皇庄,朕都交由卿家暂管。 卿家管着国子监,管着皇明时报,这试种新作物之事,卿家也要多上上心,如若产量真的可观,能培育出适应北疆气候的良种,那功德无量啊,卿家可愿为朕分忧?” 说着,朱由校拿着一摞奏疏,递到徐光启的面前。 “臣领旨。” 徐光启眼神微变,忙伸手接过,低首作揖道。 “好,这才是大明栋梁该有的。” 朱由校露出赞许的神情,“卿家无需理会其他,做好份内事即可,缺银子也好,缺人也罢,只管向御前奏明,朕会让有司解决的。”
一直以来朱由校就在做一件事情,那就是将大明朝堂的政治内斗,局限于某一范畴之内,不让一些人陷进无意义的内耗中,大明想要改变,需要这些可用之才,到各处去解决实际问题。 可是啊,总有一些人想挑战他的底线。 “摆驾午门。” 朱由校脸上的笑意没了,神情冷冷道:“朕倒是想要看看,究竟是哪些人,齐聚在午门一带叩阙!” 一句话,令乾清宫忙碌起来。 朱由校要忙的事情太多,单单是筹备对辽一战,就耗费他很多精力和时间,为此外朝的很多事宜,是能推给内阁就推给内阁,能不能办事不重要,维系住基本运转就行。 小农经济下的运转,只要不涉及赈灾,叛乱等要紧事,其他事务拖延些时间没什么,毕竟眼下大明的办事效率本就不高了。 有些人总想搅乱时局,好趁乱谋取私利,可朱由校偏要泼凉水,给躁哄哄的时局降温,有些时候必须要快,以快刀斩乱麻之势解决,但多数时候必须要慢,慢工出细活,谁都能急,能乱,唯独朱由校不行! “卿家,皇弟,走吧,陪朕去午门,好好看看这出闹剧吧。” 朱由校走出东暖阁,看着徐光启、朱由检笑道:“看看朕的这帮好大臣,是怎样拿着朕给的俸禄,吃着朕给的皇粮,却给朕添堵的!” “臣遵旨。” “臣弟遵旨。” 徐光启、朱由检忙低首道,然二人的心底却生出各异想法。 说着,朱由校一甩袍袖,昂首朝龙撵走去,左右齐聚的诸太监宦官,诸大汉将军,纷纷作揖行礼。 这场闹剧多有意思了,既然有人想兴风作浪,那他们的丑恶嘴脸,朱由校就必须要让世人知晓才行。 “起驾~” 朱由校倚着软垫,目不斜视的看向前方,御驾朝午门方向行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