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38章 一出好戏 (第1/2页)
第139章一出好戏 “怎么都不说话了?” 文华殿内,朱由校环视殿内群臣,语气平静道:“杨涟他们齐聚午门,叩阙以鸣不平,朕想问问诸卿,逮捕一批妄议朝政、妖言惑众、罔顾事实的鼠辈,朕是对,是错?” 朱由校的声音不大,却足以让殿内诸臣听到,听清。 殿内站满了人,略显拥挤,天子话音落下,殿内却陷入沉寂。 此事的出现和发展,本就超出多数人的预料,在这场因午门叩阙而临时召开的御前廷议上,没有人轻易地敢发表看法。 都在观望。 都在揣摩。 午门叩阙本就少见,反观朱由校的处理手段,不可谓不高明,没有直接下场去直面杨涟他们,没有因此事生怒行廷杖。 既然是一场政治闹剧,那就不能独站在皇帝的思维去考虑,要走文官的路线,让他们无路可走! 辩驳批判,引据论点,不就是文官所擅长的吗? 好啊! 那就让在京的高级官员,全都悉数召到午门来,让你们近距离的去感受,谁也别想躲在一旁去观望。 不表态可以,不来不行! 既然做官了,吃着皇粮,拿着俸银,掌着职权,那就千万别矫情。 吃我的,用我的,还骂我? 天底下没有这等道理! “陛下!杨涟他们罔顾事实,是非不分,没有查明真相,就冒失的聚于午门叩阙,在朝引起极其不好的影响。” 心里憋着火的张维贤,见那帮文官迟迟没有站出表态的,想起在午门时,自己被杨涟反呛的那些话,径直从朝班中走出。 你是先帝钦定的顾命之一,我也是顾命,就因我是大明勋贵,便矮你一头了? “…为一己私利,就在午门叩阙,蓄意扰乱朝局,如若不加以严惩的话,那国朝威仪何在?礼制何在?宗法何在?御史言官是有闻风而弹之权,但是绝不代表可以不顾事实,这有违科道创设之本意……” 张维贤是越说越激动。 看来张维贤在整饬京营期间,动辄就被一些文官上疏弹劾,尽管那些奏疏都留中了,不过这心里也是憋有火气啊。 不错,这才是大明勋贵该有的表现嘛。 朱由校表面没有变化,心里却笑了起来。 大明的朝堂,怎么能独文官能发声,勋贵也要发声嘛,武将也要发声嘛,不然不就成一言堂了? 一言堂,要不得! “臣附议!” “臣附议!” 张维贤的话音刚落,内阁首辅方从哲就站出来附和,而礼部尚书孙如游紧随其后,前者也是憋了一肚子火,后者是想趁势添把柴。 明眼人都瞧出这场午门叩阙有问题,甚至一些人在心里暗暗揣摩,被天子下诏逮捕的那批人,跟午门外跪着的人,私底下究竟存在何种关系。 杨涟啊杨涟,们真是糊涂啊! “陛下,臣有异议。” 韩心里暗骂杨涟他们,径直从朝班中走出,朝朱由校作揖行礼,提出了不同意见,“臣觉得英国公此言有失公允,或许杨涟他们的行为,或多或少有偏激之嫌,可那也是为了国朝啊,绝非像英国公所言那般,是为了一己之私利。 毕竟逮捕了那么多人,其中不少是读书人,眼瞅着乡试要召开,此乃国之要事,关系到国朝……” “有失公允?” 朱由校向前探探身,打断韩所言,笑着反问道:“韩卿讲的这些,朕是不是可以理解成,是朕做错了?” “纵使民间有妄议朝政之风,颠倒黑白之实,暗讽朕昏聩,朕也要听之任之,毕竟是读书人嘛,说什么都是对的,而朕做什么都是错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