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兑换虎将 (第2/2页)
。 在此用人之际,朝廷任命皇甫嵩为左将军,督领前将军董卓,各率两万士兵拒敌。 董卓提出迅速进赴陈仓。 皇甫嵩却自有主张。 他说百战百胜,不如不战而屈人之兵。 他又说陈仓虽小,但城坚工事固,不是九地之坑陷。 所以,他没有采纳董卓建议,也让董卓怀恨在心。 ~~~ 李白如此忙忙乱乱一番,事业初成。 接报消息,他率部直扑陈仓,称奉诏而来,协助皇甫将军讨贼。 得有些军功才行啊! 不然,无论何太后如何宠幸他,他也难以出将入相。 ~~~ 在赵云率领骑兵冲杀下,王国叛军大乱。 赵云一马当先,枪挑枪扫,挡者立死,血水飞溅,尸体横飞。 张泰、典韦率步兵跟进,砍杀叛军,血雨四洒,残肢断臂乱弹。 许禇最后领骑兵截杀叛军,人头滚滚,血雾弥漫。 李白抱着蔡琰,骑在战马上观战,左右亲兵铁盾护卫。 蔡邕策马于其后,捋须而笑。 他望着身前的爱女和女婿如此恩爱,心下欢喜,只盼蔡琰早日生子,好让自己逗弄小外孙。 ~~~ 皇甫嵩在城头上一看,竟然是“李”字旗号。 他又见赵云银盔银甲,白马银枪,勇猛无敌,遇有叛军将领,往往一枪刺杀。 叛军士卒被其枪挑枪扫,死伤一片,无人可挡。 于是,皇甫嵩便率部出击。 如此,王国叛军溃不成军。 皇甫嵩率部追杀而去,斩敌万余,方才止兵。 然后,他隆重宴请李白、赵云等文武。 此前,皇甫嵩已知李白乃是何皇后心腹,又获刘宏诏书,对李白不敢怠慢。 宴罢,皇甫嵩又表李白之功,建议李白率部镇守陈仓。
李白心里暗暗叫苦,但无济于事。 皇甫嵩德高望重。 李白不敢与之抗衡。 皇甫嵩派人快马回京都向刘宏禀报李白之功,并报呈李白眼下已是中郎将。 此时,刘宏已经想不起李白是谁了,便准皇甫嵩之奏,遂封李白为禆将军,赵云、许禇为骑都尉,张泰、典韦为步兵都尉。 何皇后闻知消息,急急来寻刘宏,但已迟。 她想念李白太久,想借此机会调李白回京都相聚相守,无奈刘宏下诏太快。 其实,她此时已有矫诏,准备诏命李白为伏波将军、京都城门校尉的。 无奈刘宏已下诏且已派人出京南下。 她神情郁郁回她寝宫,彻底短嘘长叹。 她只盼李白再立些军功,再获封赏,早日回京侍寝她。 李白感觉皇甫嵩好心办坏事了,把自己弄到陈仓这个穷地方,距离京都又远,若往后董卓兵变,难以帮助何皇后收拾局面啊! 但是,诏书很快就到。 因为传诏书之人,往往都是八百里加急而来,并在沿途驿站换马,速度极快。 赵云等诸将得以建功立业,均是心情舒畅,兴高采烈,欢呼痛饮。 而李白却郁郁寡欢。 蔡琐不明其意,用心侍候,又问李白为何不开心。 李白只得谎言以告:“陈仓太穷,吾担心夫人不习惯,故此闷闷不欢。” 蔡琰笑嫣如花,柔情似水地说:“夫君真好!妾能伴夫君左右,甚好!甚欢!生活随意,身边有夫君,整天吟诗作文,快乐无边。” “夫人真好!此生能与夫人为伴,不枉此生。”李白勉强一笑,称赞蔡琰,又揽她入怀,香她一口,便分开她,去看望赵云等诸将了。 赵云、典韦、许禇拉李白喝酒。 李白闻到酒香,就想饮酒。 但是,他想起前世饮酒过度,以至早死,实不甘心,便称沾酒即醉,素不饮酒。 张泰也在旁作证,称太白兄弟天生不能饮酒,沾酒即醉。 赵云也替李白解围,称我等饮酒,太白兄弟需替我等巡城,以防敌贼去而复返。 于是,典韦和许禇便放过李白。 ~~~ 董卓则为拉拢文人墨客,以撑门脸,请蔡邕到其军中作客,敬为上宾。 蔡邕除通经史、善辞赋之外,又精于书法,擅篆、隶书。 他尤以隶书造诣最深,还精通音律,才华横溢。 他藏书多至万余卷。 他无论去哪,皆携带些藏书。 所以,上次李白去吴会拜访他,还备了数辆大马车,搬其藏书于马车上。 当时,蔡琐无地方可坐,只能坐在马车里的藏书上。 ~~~ 中平六年四月,刘宏病死。 大将军何进立皇子刘辩为皇帝,年号光熹。 但何进却与当权宦官发生冲突。 何进听从袁绍建议,召集外地兵马入京,准备彻底剿灭宦官。 宦官张让等人闻讯,以何太后名义引何进入宫并伏杀之。 袁绍、袁术等又带兵杀入后宫,砍杀宦官。 袁术竟然还火烧承明门,以便控制尚书台,胆儿真肥! 偏偏稍前,袁绍出馊点子,让何进召集外地军队进京,制造声势,吓唬何太后。 避免何太后保护宦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