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最雄檄文 (第2/2页)
。 正可谓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个猴子满山走。 此战过后,韩遂又纵兵抢掠,补充军资。 现在,阎行想杀韩遂之心都有。 ~~ 许禇将钱粮送与姑臧城内,便率部回归雒阳。 ~~ 此时,堪堪吕瑞玲“押”吕布投奔雒阳朝廷。 吕瑞玲将儿子李世民交给其母,便率部绕道回司州治所怀城。 因儿子吕渊与张鲁之女张琪宁成婚,吕布也只得静下心来,为吕渊办婚事。 他闲着无事,便逗弄小外孙李世民。 暂时,也只能如此了。 而且,小外孙李世民生得天庭饱满,天生富贵,惹人喜爱。 ~~ 因为朝廷文武,还是瞧不起吕布。 因为吕布以前之言行,太让人瞧不起。 所以,吕布除了与亲家张鲁喝喝小酒,也无处可去。 不过,李白隔三差五,会领着戏志才、荀彧来看望吕布。 他们知道吕布虽然归顺朝廷,但是,心还在野。 ~~ 这一年,爆发旱灾。 袁术军中的士兵却处于饥寒交迫的状态。 江淮一带,民不聊生。 许多地方,断绝人烟。 饥荒之中,甚至出现易子而食现象。 袁术帐下,舒邵劝袁术散粮救济饥民。 袁术闻言大怒,欲斩之。 ~~ 舒邵却不惧死,并说:“在下知道一定要死,所以才这么做。在下情愿以自己一人之命,从灾难困苦中救出百姓。” 袁术受感动,下马拉着他的手说:“仲应,汝只想自己享天下美名,而不愿与朕共同分享乎?”遂开仓赈灾。
~~ 舒邵,字:仲应,陈留人,是袁术麾下官员,曾为亲戚报仇而杀人。 其兄舒服,字:伯膺。 他们兄弟的一个亲友被人所杀。 舒家兄弟二人皆性情刚烈,为其报仇,将那仇人所杀。 后来,事情被告发于官府,舒服与其兄弟舒邵二人争死。 二人皆被免死。 舒邵后来在袁术麾下担任了阜陵长。 ~~ 袁术麾下部曲陈兰、雷薄趁机叛变。 他们在掠夺粮草后,离开袁术,奔赴于灊山,占山为王。 ~~ 这天,李白领戏志才、荀彧而来,便是劝吕布以朝廷大鸿胪身份,和张鲁一起,劝说雷薄、舒邵、舒服归顺朝廷的。 李白来到,先给吕布送上书信一封。 此信是吕瑞玲写来的。 她在信中说,她又已怀孕,希望父亲教小外孙李世民文才武功。 希望李世民长大之后,能像外公那般名扬天下。 她亦希望父亲不要长期赋闲在家,否则,会自废武功。 她盼望父亲能以大鸿胪身份,为朝廷,为收复失地,多做一些外联事宜,劝服部分群豪,归顺朝廷。 ~~ 吕布阅看书信之后,沉吟不语。 女儿的书信,对他自然有些触动。 但他不甘心仅作文臣。 不过,现在李白也不放心赋予他兵权。 ~~ 李白待吕布阅看完书信,便说舒邵心地善良,此人适合出任朝廷某郡太守。 现在朝廷缺人才。 而舒邵若归顺朝廷,其兄舒服也必归顺朝廷。 舒氏兄弟,均可堪大用。 ~~ 李白又说雷薄也是附和陈兰背叛袁术的。 但陈兰狠毒,雷薄与之日久,必生异心。 所以,若能劝雷薄归顺朝廷,可作一郡兵马都督。 他说罢,掏出几份诏书,塞与吕布。 ~~ 戏志才也说,大鸿胪之职,乃是和揖各族,请温侯履职。 他说温侯武威,扬名天下,可充分利用大鸿胪之职,劝说各方诸侯归顺朝廷,免百姓刀兵之灾,不惜为积善德。 ~~ 荀彧说温侯年纪不大,闲在朝廷,长期如此,必自废武功。 他又分析说,温侯之前以主薄之职,事奉并州刺史丁原,可谓文才武功全能,若能建功立业,以后必为世人称道,亦可洗涮“三姓家奴”之骂名。 ~~ 吕布原本有些犹豫,有些愤愤不平。 因为他只是被诏命为大鸿胪,无统兵之权,心有不甘。 但是,听荀彧说可以因此洗涮“三姓家奴”之骂名,便点头同意。 李白、荀彧、戏志才也相视一笑,终于可以放松心情。 不然,长期让吕布闷着,时候长了,恐怕吕布会生变。 ~~ 翌日一早,吕布和张鲁二人,领十名羽林卫及两名女仆,出发离开雒阳,前往江淮,秘密寻找舒邵兄弟,也秘密前往灊山,寻找雷薄。 吕布和张鲁出面,非同小可。 此二人都曾是一方诸侯。 吕布扬威天下。 张鲁善待百姓,还是五斗米教教主。 舒邵、舒服兄弟和雷薄皆同意归顺朝廷。 陈兰则不肯,感觉当山大王舒服。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