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3章 神童的待遇 (第1/2页)
回想起前两日的情景,叶老还是有些失神。 王县令丝毫没把陈平当个孩童来看待,自己如同司农寺的干吏,陈平则是一只急需养肥的rou鸭。 那般堪称凶狠的教育方式,着实有些让人惊住。 叶老教学多年,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用过。 可他从未见过,有哪位先生会对学生如此“凶狠”! 王县令直接把厚厚一摞,近十年的科举时文范例,摆在了战战兢兢的陈平面前。 丝毫不顾陈平的小声抗议,并且指着他的鼻子,嗤笑道:“你老师说你是算学奇才,这一点我是相信的。” “不过依我看,你同时也是个文章上的废材!” “朝廷以文取仕,光是精通明算,永远别想考进士科,这一点难道你不知道吗?” 这话说的不无道理。 陈平在书院虽然也学到了一些写文章的技巧,基本知道怎么引用先贤的微言大义,怎么把文章改成骈四俪六的工整句子,但也仅限于此。 以现在的水平,别说考举人了,就算是想要通过县试博得个秀才,若是没有眼前这位县尊放水,估计都有些玄乎。 先前在书院里,陈平已经拿出了破釜沉舟的劲头去学习。 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文字功底并不是短时间内,靠着苦学就可以突飞猛进的。 否则对那些自幼志学之士实在有失偏颇。 除非,另辟蹊径! 深受刺激的陈平,好像明白了王县令的用意,未再多言伸手接过了厚厚一摞文章范例。 其实这个方法,陈平之前也有所耳闻。 据书院里流传的小道消息,在外地州府曾有一个屡试不第,资质极差的童生。 此人做的文章,可以说是狗屁不通,全然没有半点灵性,多次被先生怒斥为不值一文的醪糟,直言朽木不可雕。 可就是这么一个愚人,偏偏有着坚定的意志和过目不忘的才能,也不知从哪里听来一个荒谬之极的法子,开始搜罗科举范文,将之一一背熟。 最后,此人竟然靠着死记硬背,将上千篇文章全都烂熟于心。 而后,第二年一鸣惊人,一举通过拿到了秀才功名。 更恐怖的是,仅仅修整备考的两年后又考上了举人,彻底的光耀门楣! 当他的学习之法被泄露出来之后,当年不知有多少人,发了疯似的有样学样。 一时间,这奇闻传遍五湖四海,天下各州各府的学子纷纷效仿,到处都是狂背范文的莘莘学子,简直是把进士科当成了明经科来考。 这也难怪,谁叫明经科在读书人之中最被人所不齿,社会地位低下也没有多大的升迁之望。 可惜,这般丧心病狂的科举之法,就如认了主一样,在其他人身上并没有什么神效,反而让许多学子成了满口绝妙文章,但连日常说话都不利索的疯子。 现在,王县令将如此多的科举范文一股脑的拿过来,况且还都是近年针砭时事的时文,其用意不言而喻。 秀才功名仅需文笔上佳,而举人功名则需结合当下时政作文章,这也成了许多寒门学子的拦路虎。 他们蜗居一隅又不出自书香门第,从小缺乏对政治的耳濡目染,怎能知晓天下时事。 若是一知半解强行为之,恐怕只会被人笑作井底之蛙。 陈平原本想着先考取秀才功名,并未考虑那么远,所以对当下时政也缺乏了解。 可现在要参加童子举,可是万万离不开策论的。 陈平双手哆嗦着,小心翼翼接过那一摞文章,同时将求救的眼神,看向自己的老师。 老师,您不打算管一管? 王县令这是嫉妒您老有个好弟子,他可是要把我送入虎xue啊! 叶老已然看穿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