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之孙吴_第1378章 衣冠南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78章 衣冠南渡 (第2/2页)

“主公,贾文和圆满完成任务,不仅说服以谢安为首的一大批士族投降,并成功说降五万魏军!如今,谢安与魏军还在宛城、武关,士族则纷纷南下投奔,眼下士族车队已经抵达安陆境内!”张昭前往汇报道。

    “我本无意接纳士族,奈何人家非要投奔于我,那我也没办法!子布,你可清楚南下的士族中都有哪几家?”我摊了摊手说道。

    “回主公,多数是豫州、关中士族,主要以陈郡谢氏、陈郡何氏、颍川郭氏、颍川庾氏、顺阳范氏、京兆杜氏为首!”张昭回答道。

    “除了谢家外,可还有哪些人才?”我随口问道。

    “何夔、范晷、杜畿、庾亮、庾翼皆是名士!”张昭回答道。

    何夔(生卒年不详),字叔龙,陈郡阳夏人,三国时期魏国大臣,西晋太宰何曾的父亲。

    出身于陈郡何氏,为人孝友,容貌矜严。

    避乱于淮南,成为袁术的下属。

    后来投奔曹cao,历任司空掾属、城父县令、长广乐安二郡太守、相府东曹掾。

    曹cao进封魏公,以为魏国尚书仆射。

    曹丕成为太子后,拜太子太傅,迁太仆卿。

    魏文帝曹丕即位后,何夔受封成阳亭侯。

    因病辞官,去世后,被谥为靖侯。

    ………

    范晷(?-约299年),字彦长,南阳顺阳人,西晋时期名臣、名士。

    顺阳范氏始祖,官至凉州刺史、雍州刺史、左将军。

    少年时期游学清河,清河郡守以为五官掾,历河内郡丞。

    范晷政务勤勉,奉公守法,深得河内太守裴楷的赏识,慧眼识英才的裴楷遂将范晷推荐到西晋政府作了侍御史。

    后为司徒左长史,转冯翊太守,甚有政能,善于绥抚,百姓爱戴。

    征拜少府,出为凉州刺史,转雍州刺史。

    倾心化导,劝以农桑。

    元康(291-299年)中,加左将军,卒于官。

    ………

    杜畿(163年-224年),字伯侯,京兆杜陵人,汉魏官吏、将领。

    杜畿幼年父母双亡,二十岁时在郡中任功曹,后任郑县县令。

    举孝廉,任汉中府丞,后弃官旅居荆州。

    献帝建安年间,荀彧将其推荐给曹cao,任司空司直,升护羌校尉,持节领西郡太守。

    高干在并州反叛,杜畿改河东太守。

    魏国建立后,杜畿为尚书,但仍留在河东郡。

    曹丕即王位,赐其关内侯,召拜尚书。

    文帝即位,封杜畿丰乐亭侯,食邑百户,为司隶校尉。

    文帝伐吴时,杜畿为尚书仆射,留朝掌管。

    黄初五年(224年),杜畿奉命制造御楼船,在陶河试航,遇大风沉没而亡,享年六十二岁。

    杜畿为政十六年,专务崇尚宽缓仁恕,百姓有争讼,杜畿就为他们陈明义理,让他们回去思考。

    结果乡亲们都相互自责而不愿去打官司。

    杜畿劝勉百姓勤于耕织,劝课畜牧,使百姓得以殷富。

    后又兴办学校,举荐孝悌之士,修整军队,讲练武备,使河东大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