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9章 评选杰青 (第2/3页)
“是董事长。” 连忙作出回应随即匆匆起身离开。 与此同时。 国内其他电池企业也纷纷展开行动,开始尝试和深度科技接触。 谁都知道能规模化生产的固态电池代表什么,如果能拿到技术授权,毫无疑问会轻松成为下一个宁王甚至是超越宁王。 这背后代表的巨大价值和市场规模,没有人不可能心动。 甚至就连不是电池行业的公司,都想着能不能从中分一杯羹。 至于海外的电池企业,因为固态电池技术影响力还没有扩散过去的缘故,相对来说算是比较平静。 …… 而就在整个电池行业风谲云诡的时候,第二天徐昀却回到了京州大学。 没有什么论文答辩毕业典礼,他在拿到学校颁发的博士学位证书后,便正式成为了一名货真价实的多学位博士毕业生。 面板属性栏上的学历也完成更新,达到最高层次。 “你把这些材料尽快准备,我好赶紧报上去。” 京州大学数学高等研究院,院长办公室内徐昀接过秦向新递过来的申报表,垂下视线看到上面内容后脸上浮现些许异色。 “杰青申报材料?” 对于杰青他自然不陌生,全名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能被评选上杰青,就相当于自己的项目获得了国家专项基金扶持。 因为杰青的评选每年仅一次,且年龄要求在四十五周岁以下拥有博士学位,同时在所从事研究领域内取得了相应的成果。 他虽然不有深度科技在不缺少研究经费,但那毕竟都是横向课题。 将来真正想要评选上院士,肯定要参加国家重点项目研究才行。 而杰青正是被称作院士候选人。 本来他这段时间忙着领奖和研究固态电池,都忘记了还有这么回事。 未曾想学院特意记着这事。 思绪正想着这些,突然被耳旁响起的唐延山的声音打断。 “这件事你可要上心,以你的资历评上杰青肯定没有任何问题,到时候做出点学术成果过些年可就能为你申报院士了。” “我这辈子是没有机会了,自己的学生能当上院士也算没了遗憾。” 唐延山说这番时绝对是真情流露,徐昀也能听出对方对的关心。 如今唐延山属于二级正教授,像他这个职称还有很多人排着,在加上年龄问题想入选院士基本不可能。 但徐昀完全不同。 年纪轻轻便在多项领域取得成就,且还拿到了数学界三大权威奖项,如今申报杰青将来十有八九会成为最年轻的院士。 作为自己的学生,他这个当老师的自然高兴。 “我会尽快把材料整好的。” 徐昀听完唐延山的话,嘴角噙着笑容很是自信的回答了句。 他最擅长的就是写论文,整理申报材料那更是不在话下。 和其他人只有一项或者两项成果不同,无论他的数学成就还是参与激光雷达项目,以及人工智能领域的智能辅助诊断系统,都可以作为杰青的申报材料。 何况他的塑形氟碳高分子聚合物涂层材料,还是被列为保密的技术。 凭借这些资历别说是申报杰青,就算不申报直接把杰青给他评选上都丝毫不奇怪。 而今天学校喊他过来肯定不止杰青这件事,接着便又听到了秦向新的声音。 “还有一件事要和你说,等你成为杰青后学校打算正式直聘你为教授。” “不知道你打算去哪个学院?” 徐昀和一般教授不同,他除了在数学上取得巨大成就外同样能去计算机和光电学院。 如此情况就比较复杂了,毕竟要考虑如何发挥出徐昀的最大价值。 因此他在和校长吴仲平商议后,还是将选择权交给了徐昀自己。 担任京州大学教授是之前就确定下来的事,徐昀倒没啥好反悔的,略作思考后很快便在心里拿定了主意。 “还是挂在数学高等研究院吧,到时候也不影响开设其他学科的公开课。” “这样也好。” 秦向新闻声点点头,刚说完又重新抛出一个问题。 “另外你考虑带研究生吗,我是真希望你能给学校多培养几位天才。” 说到最后脸上已经堆满笑容,似乎脑海中已经想到了画面。 对这件事徐昀立刻摇头拒绝,几乎连想都没想。 “带研究生的事还是等几年再说吧,现在我自己都还是个学生呢。” 他虽然等评选上杰青就会担任京大教授,但年龄上比着研究生还小,让他去带研究生担任博士生导师,难免会感觉到怪怪的。 何况眼下他心思都在研究项目上,暂时确实没有带学生的想法。 等过几年更为成熟些,有了比较充足的时间,他不介意给学校培养些优秀的行业人才。 秦向新肯定不会在这种事上让徐昀为难,直接便同意了徐昀的决定。 事情进行到这里基本是确定下来,想着尽快完成杰青的申报材料,徐昀并不打算继续待在秦向新的办公室浪费时间。 可正他准备起身离开时,却被唐延山伸手给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