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03章 材料界的天花板 (第2/3页)
,虽说大家的这些表现都在预料之内,但还是维持了一下自己和煦谦虚的人设。 “具体情况究竟如何,还要等合成出材料实验过后。” “如果大家没什么问题的话,那便着手进行。” “没问题。”闻言众人异口同声点头说。 就这样。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徐昀和孙正洪等人便分别对这几种合成方法进行了研究实验。 而为了确保顺利且尽可能的充分利用时间,徐昀除了亲自上手参与实验外,依旧不忘给众人解答材料合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很快时间进入十二月。 连续两个多月的奋战,众人根据方法成功合成出了几种特殊的材料晶体。 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并没有采取每合成一种材料就停下来对其特性进行测试实验的方法,而是把材料的测试实验工作转交给另外一个小组。 充分展现了什么叫效率。 毕竟想弄清楚这种材料的全面特性,实验起来也是需要花费时间的。 只是令大家比较遗憾,合成出来的材料都不具备常温超导特性。 无法形成迈斯纳效应。 所以说这些材料都属于拥有不错特性的新材料,能够运用在其他领域中,可达不到常温超导实在是让人高兴不起来。 以至于给研究团队头上蒙上了一层乌云。 其实这些天他们合成出来的几种材料,无论哪一种放在其他新材料研究项目上,可以说都属于比较重大的科研成果。 能够很好的促进材料领域的发展。 可他们却愣是高兴不起来。 只能说这次项目的目标层次太高,搞得大家都开始看不上这些小成果。 不过相比其他人情绪上的沮丧,对此徐昀倒是表现的非常平静。 认为这是比较正常的结果。 毕竟常温超导真那么容易被攻克的话,也不会被称作是材料界的终极问题。 借助大脑超频常温超导材料的研究进展到了百分之七十是不假,但最后的百分之三十难度却要更大。 通过这点也更加证明,海外宣布攻克常温超导材料的言论是多么可笑。 好在眼下还有一种合成方法正在实验中,且寄托了大家的最后希望。 因为如果这项方法合成的材料晶体依旧无法形成迈斯纳效应,那么极大概率说明当前的研究方向不行,就需要把先前的努力推倒重来。 这对于整个研究团队来说,足以称得上是一个打击。 毕竟眼下所有人都士气十足,所以才能这么快搞定几种材料合成方法。 若情绪被沮丧左右的话,肯定是所有人都不希望看到的。 …… “加热时间到了,把晶体取出来吧。” 2028年12月5日,周二,京州大学材料学院实验室。 徐昀计算着时间,看向正在对混合物进行加热的设备沉声开口。 旁边早就迫不及待的一位教授,当即上前停掉设备取出里面已经合成的晶体。 随着视线落在坩埚中,只见一快只有指甲盖大小的灰色晶体映入眼球,虽看上去丝毫不起眼,在场却没有任何一个人胆敢轻视。 作为仅剩的合成方法得到的晶体,可以说承接着所有人的希望。 如果真能出现迈斯纳效应,那势必会成为材料界的奇迹。 说起来眼前这块晶体的合成方法并不复杂。 无非是把数种粉末状的材料放在一起,经过高温加热发生化学反应。 其中主要成分便是磷灰石。 不过这些材料粉末的配比却格外重要,需要不断的调试才能得到理想晶体。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之所以合成的材料只有指甲盖大小是为了节省时间,避免造成资源浪费。 首先更多的这种晶体实验室肯定能够合成,只是在不确定材料是否有用的情况下,若首次合成太多就全部成了废品。 关键还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 得不偿失。 眼下这个大小,已经足够进行特性测试实验。 “总算是成功了,希望这么个小东西能给我们一个惊喜吧。” 孙正洪这时用镊子将晶体从坩埚取出,可能是想到先前几次实验,不由得满怀期待颇为感慨的说了句。 接着刚从外面走进来的李有智将晶体接过,连忙开口保证道: “徐院孙院还有各位教授,关于这块晶体的详细数据我们会尽快搞定的。” 关于材料晶体的测试工作,一直是李有智所在的小组进行负责,相对来说也有了比较丰富的经验,起码绝对不会出现什么数据上的失误。 因此在场众人都非常相信,听到这话只是点了点头耐心等待结果。 自从上次被徐昀宽慰后,李有智也是想用自己的实力来尽可能帮助大家完成此项目。 在进行自己工作的过程中可以说不敢有任何懈怠。 成功拿到刚合成出的晶体后,没有任何迟疑便转身朝他们小组所在的实验室走去,准备立刻开始对晶体进行全面的数据测试。 待李有智的身影消失在大家视野中后的,孙正洪则把目光停留在了徐昀身上,略作迟疑最终还是忍不住询问道: “你说我们这次能成功吗?” 此话一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