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六章 离京前的发现 (第2/3页)
回家了。 这天,天气放晴,虽然一些阴面的屋顶还残留着一些雪迹,但路上已经干干净净。 孙向阳跟陈书婷,还有苏慧晚两口子一起出来逛街。 主要是要给孙向阳两人购买回家的礼物。 自然,鼎鼎有名的友谊商店也成了选择对象。 根据张家栋的介绍,京城的友谊商店成立于六十年代,从一开始,它的定位就是接待外宾,或者有护照,华侨证才能进去,目的也是为了创汇。 在外面有一道铁栏杆,普通市民只有眼巴巴看着的份,根本没办法进去。 不过从今年下半年,才稍稍放开了一些。 可即便如此,里面的东西,那些高昂的价格,也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 既然是为了创汇,里面摆放最多的都是国内一些特色的商品,古玩字画,瓷器,珠宝首饰,文房四宝,刺绣毛毯,还有茗茶名酒,药材。 总之,如今的友谊商店里面,压根就没有普通市民消费的各类生活物资。 基本都是外宾买回去当纪念品。 “这破栏杆,早晚给它拆了。” 在出示了证件后,张家栋才领着孙向阳等人走了进去,看着门口那一溜铁栏杆,张家栋恨恨的说道。 “应该快拆了。” 孙向阳点点头。 作为一家商店,门口却有铁栏杆拦着,不得不说,也就只有如今的友谊商店才有这份‘待遇’。 来到里面,一溜擦的干干净净的玻璃柜台,就连灯罩也全都是那种古典的八角灯笼。 那一根根柱子上则挂着一幅幅山水画。 柜台后面的售货员,身材样貌一看就是精心挑选的,留着一模一样的发型,穿着统一款式的服装,笔直的站在柜台后面。 第一次,孙向阳对于这个年代的售货员服务态度,有了不同的感受。 在一些供销社的墙上,都贴着严禁打骂顾客的标语,由此可以看出那里面售货员的态度。 但在这里,却压根没有那样的标语,所有的售货员,也都微笑服务,态度好的没话说。 就算后世一些高档商店服务员,也远比不上这里。 看到孙向阳一行人进来,这些售货员的态度同样好,毕竟除了外宾,还有不少华侨也会来这里,尽管孙向阳几人的衣着打扮,一看就是自己人。 但别忘了,普通市民可是没有资格进来的。 而能够进来这里的,远不是那些售货员能得罪的起的。 自然也就谈不上狗眼看人低的狗血剧情。 孙向阳对这边更多的是好奇,看着那琳琅满目的商品,却没什么购买的欲望。 如果想要古董字画,他完全可以去刘文礼那边,诸如景德瓷,过于艳丽,也不适合家里使用。 其余的,刺绣毛毯,拿回去干嘛? 真要买的话,有的是便宜地方,没必要跑这里来。 珠宝字画,文房四宝这些,也都是些高档品,专门用来割那些外宾的rou,赚外汇。 走了一圈,孙向阳发现实在没什么可以买的,就算对普通市民开放,进来也就是看看,甚至一窝蜂的进来,这边就别想营业了。 毕竟国人对于看外宾这种热闹,还是很向往的。 至此,孙向阳多少有些理解,为什么不对普通市民开放了。 所谓的奇葩规定,也有着制定它的原因。 “师叔,伱想买什么千万别客气,我找人换了不少美元。” 张家栋看着孙向阳只是逛,别说购买,就连询问的意思都没有,不由得急了。 他这次带孙向阳出来买东西,可是存着好好表现的心思。 甚至特意选择了鼎鼎有名的友谊商店。 “这里除了那些外国烟,外国表之类的,还有什么东西是外面买不到的?用得着跑这里来当冤大头?” 孙向阳随手一指。 外面几块钱的东西,这边标价几十块,关键还是用美元。 他钱多烧的? “也对啊。” 张家栋这才反应过来,忍不住拍了拍脑袋。 光想着带孙向阳来这边了,却忘记了,这边的东西压根就不适合自己人买。 要不然,为什么这里这么多古董字画,还要在琉璃厂大街专门开一家古玩商店? “走吧,咱们去别的地方逛逛。” 孙向阳看了一圈后,也没什么逛下去的兴致。 虽然商店里也有一些外宾,但他上辈子见多了,自然不会感觉稀奇。 “好。” 张家栋见状,也只能死心。 不过就在几人准备离开的时候,孙向阳突然瞥到一个柜台后面的商品有些不同,忍不住驻足,朝那些商品看去。 “这是……剪纸?” 孙向阳没想到,在友谊商店里,竟然还能看到剪纸。 更重要的是,竟然还是陕北那边的。 因为其中一幅剪纸,赫然是几孔窑洞前,一些人在忙碌的身影。 还有一幅是一对夫妻坐在窑洞特有的窗户前,女的扎着两条辫子似乎在做针线活,而男的头上绑着汗巾,在一旁帮忙。 再就是一幅敲锣打鼓喜庆场面的剪纸,同样可以看出nongnong的陕北风格。 顿时,孙向阳来了兴致。 “能帮我介绍一下这些剪纸吗?” 孙向阳上前问道。 “同志,你好,这是来自陕北的剪纸,带有浓郁的边塞文化特色,造型饱满厚实,浑厚圆润,都是不可多得的珍品,现在马上就要过年了,您买回去可以挂在墙上,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