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山海司_第九章 远方来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章 远方来信 (第1/2页)

    百里漠北和沈竹对视一眼,取下各自的信件,分别是沈玉衡写给二人的和燕无缺写给百里漠北的。

    沈玉衡的信上写到:

    徒儿们:

    见字如面。

    燕都内现有群妖四起,我等青城修士与万禅林佛修紧急组成荡妖队,与燕国大军昼夜搜捕,一时间僵持难下,尔等勿念,且待为师荡涤妖氛自然回返。

    在山上须勤奋修行,不要贪玩耽误了正道。为师回来检查尔等课业。

    保重。

    百里漠北看完,对沈竹说:“这世道不太平了,正所谓国之将亡必有妖孽,这藩国属地乱象一起,只怕更给了大唐出兵的借口。”

    沈竹叹了口气:“这我都不在意,只怕师父在外面出什么万一……”

    “且放宽心,师父身边有咱们青城一脉的前辈高人随行,想来自保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说罢,将燕无缺的信展开,只见上面写到:

    漠北贤弟:

    展信安。一别多日,不知你在青城近况如何?

    自二月二一别,转眼半月有余。正如你之前所说,推恩令一出,燕王的几位世子纷纷要求裂土封疆,在朝堂之上引出极大的波澜。

    大王子自然不愿几位兄弟凭空分润了领土,数次反对,却无奈余下的几位已然形成联盟,其势已成,难以抗衡。

    燕王殿下弹压无果,似乎也默许了当前形式。

    朝堂纷乱,各大员也有自己的小九九。

    我把你的推测跟我父亲说了一遍,隐去了你的信息,只说是我自己的想法。

    没想到父亲也是这般看法,与我明言要另做打算了。现在我也不知以后将何去何从。

    另有一事,从别处听闻,民间兴起一‘白莲教’,信奉无生无灭白莲老母。

    其中有妖人能砍头不死,水火不侵,种种特异,不可言说。

    此教兴起极为古怪,似雨后春笋般冒出,听说在诸国皆有信众。

    而且我的眼线见其中的高层常出入各世子府衙,加之近来他们的支持者麾下兵马调动异常,我看恐怕再不给他们分封属地,就要上演逼宫大戏了。

    风雨飘摇莫过于此,愚兄鲁钝,不知贤弟可有教我?

    盼信。

    百里漠北没藏着,将信给沈竹看了。等到沈竹也看完,神色颇为凝重。

    “呆子师弟,按说这俗世王朝更替与我们这些山中清修之人没什么关系,但我怎么从这其中闻到了不一样的味道啊?”沈竹手指一下一下的点在信纸上。

    “嗯,我认为你的直觉没错。依我之见,这无非是叛军与旁门左道相互勾结,谋求利益。

    这些个世子,平素看起来地位超然高贵,但那王位毕竟只有一个,若是一人登临大宝,剩下的这些家伙还能有几分好颜色?

    心性残忍的,只怕一杯鸩酒便将这些个昔日敌手统统送了归西。

    纵然是留下一条小命,也与荣华富贵无缘了。

    正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这推恩令无异于戳到了这些庶子的痛痒处。

    我猜他们的想法大同小异,无非是先占上一块地盘,然后拥兵自重,欲以武力夺取政权。

    这是堂堂正正的阳谋,明眼人都知道会削弱藩国的实力,但是这些庶子管不到这许多。

    毕竟千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

    我估计,这场内乱一定会爆发,即便是封了地给他们,也不过是饮鸩止渴,要不了多久还是会打。

    他们尝过了甜头,自然欲壑难填。

    别忘了大唐的行政模式,郡县与分封并行,两套班子平时被一方压得抬不起头,好像没什么作用似的,但郡县的官员实际上是大唐打进各个藩国最深的钉子!

    裂土之后百废待兴,这些现成的行政体制将迅速的控制底层百姓,都不用他们阳奉阴违,只要将这打成筛子的烂摊子甩到这些个眼高手低的世子手上,就足够他们麻爪了。

    这时大唐的军队入场,就好比猛龙过江,打这些个臭鱼烂虾,都不用多,只要出三千甲装具骑,便能横扫一个诸侯国!

    这种情况下,想要保持有生力量,自然就要这些超凡者的介入。

    可是仙家宗门瞧不上这小摊子,唯有这些旁门左道,平素像过街老鼠一般,急需这从龙之功才能让他们得到庇护和走在阳光下的权力。

    所以师父和燕兄弟的两封信,说的其实是一件事。”

    一通长篇大论,有理有据的分析,让沈竹也不得不信服。

    “那按你说的,师父他们此次面对的其实不是普通妖魔,而是有组织有纪律的……叛贼?”

    “没错,有官方替他们藏匿行踪,那里是这么好找的,说不得给这些个世子将军杀急了,还要使些阴私手段来针对荡妖队。”百里漠北凝神思考道。

    “小竹子,你给师父回信,叫她不用出力,划划水,装装样子也就罢了。

    只待一段时间,自然会有人收拾局面。

    我给老燕回信,叫他早点与唐军方面接触,提供点有价值的信息,当做投名状。

    山雨欲来风满楼,还是以自保为主吧……”

    之后几日,似乎又回到了平常的岁月,只是山中无寒暑,在此之后,百里漠北和沈竹陆续收到了几封来信,沈玉衡和燕无缺各自知晓了其中关窍,主动替百里漠北收集起了信息。

    他也因此做到了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局势可以说一天一变,而他只能被动应变。

    好在青城山毕竟是名山大派,世俗间的妖风还吹不到这山间古刹。

    终于在大唐689年的早春三月,燕国境内一直被拖延封地的各个乱臣贼子联手举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