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轻轻揭过的岁月 (第2/3页)
学宫的内部比外面看上去更大,一半空间由一把打开的折扇占据。到得早的修士们三两成群地坐在折扇扇骨形成的阶梯上。金睛子也找了一个位置坐下。 直至今日金睛子对那场讲道的印象仍然十分深刻。那次的主讲是沉微真人——当然此时金睛子并不认识她,只记住了那是一个冷艳的厉害前辈——所讲的内容是源典对当今风俗习惯的影响。“比如我们凌意文宗的伤春大会和悲秋大会,其中‘悲秋’一事便是直接起源于源典。战国宋玉是第一位悲秋者。” 这个金睛子知道。“悲哉,秋之为气也”嘛。 没想到沉微真人忽抬眼与她对视了一下,嘴角戏谑地一扬,直接点名金睛子要她再举出相似的例子。金睛子愣了一愣,起身,思索片刻后迟疑着说:“……悉宁城里的刻舟街,取的是‘刻舟求剑’之意……” 沉微真人似乎有些失望,随口道:“哦,这也能算。不过这个例子不太典型。最容易想到的不应该是《逍遥游》和鲲鹏碰吗?” 鲲鹏碰是乾坤界的一种体育运动。“鲲鹏”一物源自《逍遥游》。 至于沉微真人为何会突然点名金睛子,其实也只是出于好奇。她的好奇早在几年前无妄真人在招新会上果断将金睛子收为真传弟子时就已经萌芽。这些年来沉微真人一直都在考虑收徒的事,但因为听说资质好的弟子都很难教,一直在犹豫应该收个天赋型的徒弟还是勤奋型的徒弟。她希望能通过金睛子了解那种天赋型的弟子是什么样子。 金睛子在当时以资质好在同辈中闻名。正是因为资质,当年她才会在招新会上被无妄真人一眼相中。据当时在场的朝谕回忆,事情是这样的:十五岁的金睛子,一身简朴的灰袍,把几块载有自己作品的玉简码到负责招新的修士的面前。年轻的招新修士越看越呆,最后竟和所有招新修士讨论起来这是不是金睛子找人代笔的。大家说法不一,争执不下,被朋友拉过来凑热闹的朝谕就随手给师父发了条传讯符说明情况,没想到师父过来后朝谕就多了个让他压力山大的师妹。金睛子在文学上格外早熟,因为这个她曾获得很多机缘,但也正因为这个,她担负了格外沉重的压力。这种压力一直伴随了她百来年。 金睛子当时不知道这些。她在沉微真人失望的评论中讪讪坐下后一直暗觉尴尬。也许她确实应该了解一些别的东西,比如鲲鹏碰。 开春后金睛子开始学炼丹。教授炼丹入门的是一位中年样貌的筑基后期前辈。修为不到金丹期不好称呼为“真人”,大家便称呼他的雅号“璞玉居士”。璞玉居士的修炼资质很普通,但炼丹极有天赋,包揽了炼丹的很多教学工作,在长生丹药协会里也有职位。他也听说过金睛子,不过对她颇为不屑。“哼,这位所谓的真传弟子,”他常常边盯着金睛子困惑不解的神色边嘟囔,“不过是眼睛颜色不一样,直接进了上院,没经历过外面的风吹雨打,一点都没有学炼丹的精神。”“上院”和“下院”是为了方便管理弟子而设立的单位,上院中都是真传弟子,下院中都是没有师承的外门弟子。璞玉居士自己不是真传弟子,因此对真传弟子多是这样的态度。 金睛子对炼丹并无特殊天赋,学习的过程中疑惑很多。尽管璞玉居士的偏见让她心里窝火,但她还是常去请教他,语气态度十分恭敬,不流露一点点不快。毕竟她是来向璞玉居士学习的,璞玉居士教他们炼丹,拿门派的补贴,再怎么讨厌真传弟子也还得好好教他们。 金睛子的恭敬让璞玉居士也觉得无趣,没两天就把火力转移到了另一个真传弟子身上。那另一个真传弟子,刘缜,属于未晞峰一脉,当时是炼气期大圆满的修为。他年岁比金睛子略长,面对璞玉居士的冷嘲热讽却不如金睛子坐得住,时不时顶两句嘴。两人唇枪舌剑,有来有往,金睛子那边总算清净了,就算偷偷和邻座讲两句小话,忙着和刘缜交锋的璞玉居士都懒得管她。 邻座燕除夕和金睛子年龄相仿,是凌意文宗的外门弟子。燕除夕在开课的第一天就凑到金睛子那边:“哎哎,我知道你。金睛子师姐!那个一进文宗就被收为真传的天才!”金睛子露出礼貌的微笑:“鄙号闻于道友贵耳,实属在下荣幸。”“哎呀,师姐不愧是真传弟子,讲话都这么文绉绉的啊!”燕除夕笑道。 她并不掩饰刻意交好金睛子的意图,金睛子对此倒也不反感。燕除夕是凡人出身,修炼、资源、人脉,都需要她自己去努力。无论如何,能交到第一个同龄朋友,金睛子还是很开心的。 晚上金睛子去新书阁做任务。凌意文宗内有大大小小三十来个书阁,藏书总量甚巨。这个新建的书阁是辟来专门存放门人的作品的。凌意文宗建派万年,门人所著的书册浩如烟海,之前那个书阁存放压力很大,这次干脆又新建了一个。 这个新建书阁名为文潮阁,坐落在叹江畔的浮空岛上。浮空岛是悬浮于空中的岛状土地,文宗内有很多,书阁建于其上,既节省地面空间又有防潮效果。因为刚刚建好,这里的书尚未完全归类上架,这就意味着值守弟子要在管理日常借阅秩序之外去做上架的工作。 好在金睛子不是这里唯一的值守弟子。她和另两个外门弟子共同负责书阁三楼。那两位同门一个叫林清晓一个叫范寻道,都是筑基初期。按照书阁的规定,三位值守弟子应有一位留在本层总台,一位巡走书阁处理日常工作,另一位理书上架,因为理书上架的工作过于繁重而留驻总台又过于清闲,是以三人每天应交换职位以示公平。金睛子第一天为了找文潮阁的位置而耽搁了,到了三楼,林清晓已经坐在总台,范寻道也已经去帮读者找书。金睛子看了林清晓几眼,希望她能说些什么。林清晓也抬眼看了她一眼,什么也没说,低头又去看手里的书册,边看边傻笑。金睛子收回目光,走向书阁的最后方理书上架。 这里的书架都有十二层,高及天花板。书架与书架之间铺有窄长的地毯,蓝色的地毯上织有暗纹。金睛子快速穿行于书架侧,窗外沉金色的夕照穿过行行书架一格格打在她暗金色的瞳孔上,使她微微眯起了双眼。若是要拿最上层的书该怎么办呢?她突然想到。莫非要御剑吗? 后半部分的书架大多空置,待上架的书籍不见踪影。金睛子再次掏出那份不久前拿到的长长的工作事项说明,才发现这些书籍都放在特殊的空间法宝中。那是一个造型古拙的木箱,内放两摞书。然而这两摞书取之不尽,直到月余后,金睛子才如释重负地见到那刻有法阵的箱底。 这月余间金睛子与同事的两位道友少有交谈。林清晓一天到晚不是看书就是忙着和四海八荒的朋友发传讯符聊天,根本懒得理会别人。范寻道似乎性格本就沉静,见到金睛子,也只是礼貌地称一句“金睛子师妹”。第一天的工作结束时,金睛子和范寻道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