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三章、血战!排队枪毙的对决! (第1/2页)
被杨遇春抓住的军官是在另外一个时空曾经和杨遇春并称二杨的杨芳。 在陆军军官学院毕业之后。 杨芳就被派上了前线——虽然刚开始被俘的时候有些不太服气。 但是现在随着明军已经即将拥有南方。 杨芳又是在陆军军官学院毕业的“陆军系”自己人。 所以他根本不可能放弃自己在明军这边的大好前途回去清军那边加入没什么前途的绿营,当绿营的把总。 事实上像是杨芳这样,以优异成绩在陆军军官学院毕业的学员,在明军这边的前途是无比光明的。 尤其是在现在还处在大战之时。 随时都有立功升官的机会。 “明白!”身材极为粗壮的杨芳深吸一口气。 “火枪兵第一营、第三营,掷弹兵二营,随我来!” 这一阵一下出动了三千多正兵。 目的就是要一击击垮乾隆第一次拿出来拼的包衣军! 杨芳明白杨遇春的意思。 那就是要第一击就造成足够的杀伤,一波打垮乾隆的包衣军,让把包衣军当成王牌的清军知道.... 所谓的王牌。 不过是一盘菜! 在双方指挥官的注视下。 两支排列成整齐的横队,横队之间都拉开了大约十步左右的距离的军阵各自跃过掩体,以鼓点为号,朝着敌军前进。 到了这个时候、 明清之间的战争。 倒是开始逐渐演变成为了欧洲那边的排队枪毙的形态了。 双方的士兵一方是火红色的军装,一方是灰布马褂,一方头顶钢盔,一方头戴竹子编制的凉帽斗笠。 不过手中的火枪都是扛在肩膀上。 闪动着寒芒的刺刀指向空,排成差不多的队形缓步靠近。 “这是谁想出来的战术啊。” 队列中的范包衣心情忐忑到了极点。 按照训练中的办法,这就是举着火枪互相对射。 是生是死,就完全看运气了。 不过身后有八旗军官和督战队,再加上训练中的皮鞭已经让范包衣暂时压下了对明军火枪的恐惧,脑海中默念规矩。 “三段击战术,打完后装填,装填完毕继续向前...” 这种一边射击一边向前的战术,在清缅战争的时候清军就很经常使用。 如今在经过一番改进之后。 用在了包衣军的身上。 就在双方的线列步兵逐步靠近的时候。 先开火的是双方的炮兵。 事实上,横队之间之所以有这么大的空袭,就是为了躲避炮弹的。 轰轰轰! 率先开火的是随着线列步兵一起前进的包衣军臼炮队。 一轮齐射过后,包衣军的炮兵们急忙用沾了水的拖把清理炮膛,又用浸透了凉水的棉布包上炮管,给炮管降温。 而他们发射出去的炮弹,直接朝着前方的明军线列步兵的横阵砸了过去。 大多数落在了线列步兵的横队之间。 发出了沉闷的爆炸声。 声势浩大。 “万岁!!” “是时候让逆明也尝尝咱们大清的炮弹的滋味了1” “就得这么打!!” 在后面观战的八旗兵们纷纷发出了欢呼。 但是当硝烟散去,他们脸上的笑容僵硬了。 因为他们发现。 这一轮声势浩大的炮击,浓重的硝烟甚至都几乎把整个明军的军阵都笼罩了。 但是.... 对方的人数却没有怎么减少。 横队还是以不急不缓的速度向前。 让观战的八旗兵们傻眼了。 “这...这是怎么回事?” “这炮弹都没炸死几个人?难道这些逆明刀枪不入?” “我倒是听过教匪有练刀枪不入的武功,难道教匪和逆明串联了?” “这下完了,教匪和逆明合起来,二打一...大清危矣!” 一时之间。 京片子在乾隆耳边萦绕着,听得他脸色越来越阴沉起来。 “这炮弹怎么炸不死人呢” 福康安百思不得其解。 但如果他们的目光能穿透浓厚的硝烟的话,就能明白是为什么了。 黑火药的爆炸并没有想象中的猛烈——和黄火药比起来,黑火药的燃烧速度还是慢了一些。 清军的炮弹能产生这么多的烟雾,都要变成烟雾弹了。 其实就是因为他们的黑火药质量不算好,燃烧不充分造成的,这样一来,黑火药爆炸的威力本来就不算大。 再加上清军的引线技术问题。 其实这些炮弹有一部分根本就没有爆炸,而是砸在霖面上之后引线没能继续燃烧,变成了哑弹。 另外一部分倒是顺利爆炸了。 然而为了能承受炮弹发射时候的膛压,这种采用了生铁为材料铸造的炮弹壳制造得非常厚实——这也同样和清军的炮弹生产流程有关。 和明军采用的是钢壳一体冲压的流水线生产不同。 清军采用的是纯手工业的生产。 生产炮弹的工匠要在每一批生产的炮弹上刻上自己的名字。 一旦炮弹质量出现问题,将会直接追责工匠。 在高压的惩罚威胁下。 清朝的工匠倾向于把炮弹壳尽可能的制造得厚一些。 这样一来,装药量就很有限。 黑火药爆燃的威力甚至有些都不足以将炮弹壳炸碎,变成了喷火的烟花弹——这样的炮弹除非是与刀片特别倒霉的倒霉蛋,否则想要炸死人还真的概率有点。 其次就算顺利炸开来的炮弹,生铁铸造的炮弹壳也是一炸两半,没能制造出足够多的弹片。 单纯靠火药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对步兵造成的杀伤是很有限的,尤其是黑火药。 哪怕是明军的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