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激荡1977_第25章:永不遗忘的照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5章:永不遗忘的照片 (第2/2页)

时拉过妻子的手臂,笑着说道:“这里比北韩的风景要好上许多。”

    聂子航道了声谢,目送着这对名字略有点耳熟的外国友人远去。

    而聂爱红还处在些微的惊讶中,对着聂子航小声道:

    “哥,这个外国人的相机为什么能立即拍出照片,照片不是要用去照相馆洗印的吗?”

    聂子航笑道:“那是美国的先进相机。”

    是的,第一台能够立即洗印的相机诞生自美国,年份为1945年。

    聂爱红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而聂子航的余光正好瞥见meimei脖子上一条崭新的围巾。

    “新买的围巾吗?”

    聂爱红愣了一下,用手抚摸着搭在胸前的围巾缎面,微微低头道:“嗯,我和子健昨天晚上买的。”

    聂子航点了点头:“挺好看的。”

    ……

    傍晚的火车,即便是上沪站的月台,也已经见不到熙攘的人群,唯有贩卖零食和报纸的吆喝声仍然不绝于耳。

    聂子航一行人再度登车,与来时不同的是,邻座的车座空了两排,没有在车厢内拉二胡的女同志,也没有随朝阳远行的《送别·长亭外》。

    他手里拿着巴金先生赠与的英文版《堂吉诃德》。

    1978年,第一版《堂吉诃德》的中译本尚未问世。

    列车鸣笛后,身穿制服的乘务员推着小推车经过车厢,朗声叫卖着今夜的车餐与零嘴。

    铁轨的碰撞声在即将入夜的时刻变得格外清晰。

    余晓丽坐在聂子航的身边,从包里拿出一张信封递给他:“严主任给你报销的差旅费。”

    聂子航大喜过望,立刻接过信封:“替我感谢严主任。”

    “这没什么。”余晓丽笑了一下,抬手别过耳边散落的一绺细发:“从今以后,你就是首都工业局驻西南翻译人员了,有没有什么感想?”

    感想——感谢CCTV,感谢MTV,感谢铁岭莲花池水沟子……?

    聂子航收回突然发散地思绪:“我和严主任说过了,保密级别太高的目前我还不方便接触,我的能力也不足以从事更艰难的工作。”

    余晓丽淡淡带过一句:“堆积愈久的稿件就意味着翻译难度愈高,局里的补贴也更多。”

    “是吗……?”

    “听说翻译一封加密级文件至少有200块补贴。”

    “……”

    聂子航陷入一阵不知名的沉默中。

    ……

    回到久违的苏南县火车站,零星的电灯成为了唯一的照明光源,他在站内随手买了一份《苏南日报》。

    五秒钟之后,聂子航再次陷入错愕般的沉默。

    一行加粗印刷的标题顶格在《苏南日报》的第一版:

    我县聂子航同志高考作文《我的峥嵘岁月》荣登《百姓日报》[2]。

    他心中仿佛有一万辆泥头车飞驰而过。

    今天cao蛋的事怎么这么多?

    注释:[1]唐纳德夫妇正确的来华旅游时间应为1981年,文中做了更改。[2]正确的官媒名称不敢打,知道是什么类型的报纸就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