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火车司机_第460章 再次登上日报,火车卖货计划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60章 再次登上日报,火车卖货计划 (第3/4页)

r>    别看铁道职工工资很高。

    但是经常一个人养活一家人,并且还有四五个孩子,日子也过得很难。

    作为领导不为下属谋福利,那还不如回家卖红薯。

    在利益和方便乘客两种要素的驱使下,前门机务段物资科很快便通过铁道上的采购系统,以前门机务段的名义购买了大量京城土特产。

    前门机务段的乘务员们都接到了通知,下了班之后,乘务员们来到教育室内,在佘主任的指导下,进行了特别培训。

    乘务员们还是第一次接触到卖货的事儿,都有点放不开架子。

    她们是正式职工,哪能干卖东西这种埋汰事儿啊。

    啥?

    给抽成!

    干了!

    乘务员们在听说有丰厚抽成之后,声调顿时大了起来。

    毕竟跑一趟车,能挣一盒雪花膏,哪个大姑娘能不爱呢?

    李爱国则抓紧时间制作火车卖货的必备神器——小推车。

    小推车结构很简单,李爱国作为机械大师,只花了半天功夫就绘制出了图纸。

    然后整备车间几十位钳工,锻工,电焊工齐上阵,又花了半天功夫,就制成了五十辆小推车。

    为了火车卖货能够取得开门红,邢段长特意请李爱国给那些乘务员们来一场现场教学。

    疾驰的列车上,拥挤的车厢里,乘客们正满怀期待,准备开始一段新的旅程。

    突然一道充满磁性的声音从后面传了过来。

    “白酒方便面瓜子,把腿收收,各位让一下。”

    那些乘客都好奇的看着李爱国以及他推着的那辆小推车,小推车上摆满了各种副食。

    “同志,这是啥啊?”一个身穿中山装的大背头站起身,好奇的打量小推车。

    “商品啊,我们铁道为人民服务,为了便于乘客购买所需要的商品,特意开展送货上门服务。”

    乘客们好奇的目光中,伴随着火车车轮撞击轨道的背景音乐。

    李爱国拿起一包方便面,唱和道:“咱们这趟列车抵达目的地,需要两天两夜,这么长时间,怕是要饿坏你的肝,饿坏你的胃,饿得你半夜没法睡,饿得你前胸贴后背~”

    此话一出,本来不饿的乘客,肚子都咕咕叫了起来。

    “哎吆,我还真忘记带吃的了。”

    大背头很大气的从兜里摸出三毛钱买了一包铁道红星方便面。

    “收您三毛,餐车有热水,您可以去买茶票。”

    人有从众心理,见有人购买了方便面,其他的乘客们纷纷举起手。

    “同志,给我也来一包。”

    只是一个车厢,方便面瓜子都销售一空。

    站在车厢连接处的白车长和几个女乘务员看得目瞪口呆。

    赵雅芝说道:“以往咱们的方便面是销售最好的商品,一趟车也只不过卖几百包,要是照李司机这样搞下去,肯定能卖上千包。”

    “最关键的是连瓜子都卖掉了,火车上人舍得卖瓜子的没有多少。”赵友玲心中也充满了佩服。

    她总算是明白赵雅芝为什么没有名分也要跟着李爱国了,这样的男人,谁能不爱呢!

    李爱国也没有想到乘客们会如此热情,仔细一想就明白了。

    这年月的人们比后世朴实很多。

    再说了,到供销社里买东西,还要挨白眼,现在送货上门,哪能不高兴?

    趁此机会,李爱国决定干一把大的。

    他冲赵雅芝招招手,赵雅芝又推了一个小推车走了过来。

    这辆小推车上装满了贵重商品。

    包括木梳,皮带,魔都家庭工业社生产的豆蔻洗发香波这些商品的利润比食品高多了。

    在装配商品前,就连邢段长也没有信心。

    所以只装了两小车,期待早火车抵达目的地之前,能够卖掉就行了。

    “李司机,卖不掉的话,别勉强。”赵雅芝知道男人是个要强的人,有些担心的说道。

    “放心吧,等会你就明白我真实的实力了!”

    李爱国不是吹牛的人,拿起一把梳子大声说道:“南来的北往的,您看好嘞,这是塑胶厂最新产品,高科技化学梳子。

    买上一把送父母,养育之恩补一补;

    买上一把送亲朋,相互之间增感情;

    买上一把送丈母娘,她说女婿就是比她儿子强;”

    一番俏皮话,吸引了不少乘客的注意。

    有位身穿毛呢褂子的大姑娘好奇的问道:“同志,你这梳子质量咋样啊?”

    “长江水浪涛涛,千家万户都需要,长江水浪打浪,买咱的梳子不上当。”李爱国拿起梳子晃了晃:“不骗人民不骗党,合格产品才出厂。

    只要我们的产品一出厂,那些木头梳子马上就要没人要了。”

    噗嗤!

    大姑娘笑得前俯后仰。

    她捂着小嘴翻个可爱的白眼说道:“这梳子要是有你说得一半好,那就烧高香了。”

    好家伙,碰到挑剔的顾客了。

    “从古今到中外,从民国到现在,你没见过梳子折不坏吧。”

    李爱国拿起梳子拧了几下,熟胶梳子被拧了个过,竟然没有丝毫变化。

    “瞅见了吗?十年八年用不坏,还可以传给下一代,虽然不是传家宝,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