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第3/4页)
就要过年了,明天给爸妈买点年货吧。”秀兰对启茂说。 “啊,哥,我帮你们送去吧。嫂子挺着个大肚子,不方便。”邓老师很踊跃。刚苦恼找什么理由去见秀梅,这不失为一个好机会。 启茂和秀兰相视一笑,点头答应。邓老师很兴奋,想到明天就可以见到秀梅,心中的快乐溢于言表。 蕃薯熟了,香气弥漫。秀兰把蕃薯从火笼中挖出来,刚好一人一条,抓在手上guntangguntang的。剥开焦黑的蕃薯皮,一股淡淡的带着甜味的清香扑鼻而来。蕃薯rou湿糯松软,咬一口,香香的,甜津津的,是儿时的味道。一家人,吃着蕃薯有说有笑,就是人间好滋味。 哥哥回来了,冷清的旧屋多了许多欢声笑语,连山风吹过松林的“呜呜”声都变成了美妙的催眠曲。枕着蕃薯的清香入眠,一晚都是香甜。 山里的村民都习惯早起,天刚放白,石砰村就醒了。各家各户开始打扫庭院,煲早餐,个别勤快的媳妇已经穿着水鞋去淋菜。在晨雾未消的溪涧边,时不时有说话声传来。 屋厅里,窸窸窣窣的声音时断时续,应该是哥哥起床了。时间还早,天气又有点冷,邓老师翻了个身,又睡了过去。再次醒来,早餐已经煲好,嫂子也已起床,正坐在屋厅里吃早餐。 “今天赖床了。”邓老师有点不好意思。 “没什么事做,起晚点也没什么。”秀兰随手敲破一个鸡蛋,剥掉壳放在碗里。 “早餐还有鸡蛋吃,小侄子一定会白白胖胖的。” “你也有。启茂煲了几个那么多。” 邓老师很是感动,嘴上却说自己已经长大,不需要吃那么好,要留给嫂子吃。寻觅不到哥哥的身影,疑惑地问哥去哪了。 “去趁圩买年货了,早点去,回来给你带去给我爸妈。” 邓老师心中欢喜,笑着走进厨房舀粥吃。 吃完早餐,又开始架设天线。彩电从学校搬回来还没有开过,今晚无论如何也要让哥嫂他们看到电视节目。 他从屋檐下选了一根大小适中的杉木,把它竖在屋后的山坡上,再架起天线架,用电线与电视机连接。打开电视机,调整天线架的朝向,很快就接收到了珠江台。 “能收到本港、翡翠这些电视台吗?”秀兰在旁问。 “那些不行,要装有线电视,我们山区,还没普及到呢!” “在深圳看惯了这些电视台播的连续剧,都不喜欢看珠江台了。” 邓老师耸耸肩,无奈地说:“这就没办法了,农村什么都慢半拍。” “以后你和秀梅在城里建房,不必回农村了。我见深圳的小孩,很小就开始学英语,孩子在城里受的教育都好很多。”秀兰边织毛衣边说。 能得到哥嫂的支持,邓老师更坚定了和秀梅走下去的决心。一切都过去了,到了该了断的时候! 秀兰说得没错,以后还是要向城里发展才好。邓老师暗下决心,一定要在城里闯出一片天。 太阳照到檐阶的时候,启茂就回到了。车尾搭着两大片猪rou,还有深薯和水果。 秀兰笑着说:“今天猪rou佬遇上你真是行好运,一下子就帮人家买了这么多rou,怎么吃得完?” “没事,吃不完可以腌腊rou。”启茂放下猪rou,又到邻居家买了两只公鸡,一起交给邓老师。 已经有一段时间没见秀梅,邓老师无睱欣赏路边的美景,一路飞驰,恨不得立刻赶到宝圩镇和秀梅见面。 上午11点多,终于到达村口。远远望去,秀梅家房顶正冒着袅袅的炊烟。一种家的温馨瞬间充溢心房,有秀梅在的地方就是家。邓老师会心一笑,脑子里想象着秀梅见到自己时惊喜的样子。
进到秀梅虽然简陋但整洁的家,没有人在,屋厅不同寻常的冷清。又跑进厨房,一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烧火做饭。邓老师差点认不出,一段时间不见,陈叔明显苍老了许多! 邓老师放下东西,向陈叔说明来意,费了老大劲才让他听见。原来陈叔年老体衰,听力也衰减了。好在他还能认出邓老师。 里屋的秀梅听到声音,从母亲房里出来,见是邓老师,眼里放出惊喜的光彩,转瞬又暗淡下来。脸色也没有了往日的红润,遮掩不住的憔悴从眼角流露出来。 邓老师心中一凛,上前问她,发生了什么事。 看着邓老师,秀梅眼睛一红,眼泪忍不住吧啦吧啦往外流。邓老师抱着她,任凭眼泪洇湿了胸膛。好一会,秀梅情绪慢慢平静,才说出原由。 原来秀梅母亲一直身体不好,半边不遂卧床多年。秀梅读大学后一直由父亲照顾,近年父亲年事已高,对母亲的照顾就有点力不从心。母亲的身体也每况愈下,自入冬以来,更是一天不如一天。平时寄信去总说一切都很好,不用挂念,想不到是这种情况!母亲这样,又不敢告诉jiejie,怕她伤心,影响胎儿的健康,只能一个人扛! 听完秀梅的诉说,邓老师不胜唏嘘。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无奈,他能感同身受,唯有安慰秀梅,人老了,身体会有点小毛病,不碍事的。待她情绪稳定后,进到房间,秀梅母亲正在睡觉,人比以前更清癯,瘦削的脸颊,眼睛凹陷。 “最近饭量怎样,能吃饭吗?”邓老师轻声问道。 “吃得不多,只能吃一点稀粥。” “有看医生吗?” “看过了,医生说是人老了,身体机能退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