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中) (第2/2页)
/br> 他可不想让这小妮子再有显摆的机会,于是便抢先说道:“还有一位是柳伯伯吧,最后一人呢? 晓晓姐,你快些说,否则论学便要过了,你我岂不是白来一趟”。林平安佯作焦急。 柳晓晓小脸微僵,铜牙轻咬。 明明最关键的话就在嘴边了,可却硬生生被这小屁孩儿顶了回来,于是便失了性子不满到:“诺,坐在角落那个,海生村的侯步平”。 “父亲说此人不过勉强考入学府,并无什么出奇之处,只是年纪尚小,虽有天资,可为人实在太过轻浮”。 林平安小眼睛一转,打量着那位身在角落一言不发的青年,仿佛那人对这学问交流的场合丝毫提不起兴趣。 …… 另一旁,那张小娃的叔伯张纯,此刻正与众人讨论的尤为激烈,口中时不时冒出‘勤王之道‘四字。 此次张纯并未将那张勇带来,显然也是觉得那张勇心性不够有失妥帖。 又问了柳晓晓几个问题后,林平安对这朱明国的学制构成已有所了解,学子自蒙学以后便能在各乡参加乡试。 乡试命题往往是学府的寻常先生所定,涉及才学并不难,与学府的入学考核更是天地之差。 而这般设立的目的,也是为了筛选众人资质,可想而知,若是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直接参加那学府考核,岂不是颇费精力。 这乡试便是第一道门槛,他也猜到这论学存在的意义,便是往年考入学府之人与众人交流经验的场合,一方面与众人辩论,自证才学实力,另一方面,也有为众人补习的意思在里面。
林平安心中想来,却无意间发现了席间竟还有数位古稀老人,这些老者年事已高,此地夜间本就风大,岣嵝锁紧了身躯,颤颤巍巍的还在手不停地记录着席间众人的观点。 时而明悟,时而彷徨仿佛如一位刚开始蒙学的幼童。 “朝闻道,夕死可矣”。林平安小声嘀咕,可那先前坐在角落的侯步平恍若能听见那般,饶有兴趣的盯着林平安,好似他先前也在打量着这些老者。 侯步平与林平安两人相隔并不近,那席间争论的声音又极大,林平安并不觉得此话能落入侯步平耳中,因而两人视线相对下,林平安只是起身行礼后,便不管那侯步平。 可在林平安还未坐下,那侯步平赫然起身,对着林平安开口说道:“小弟弟,既然来了,何不也参与其中?”。 这声音不大却沉稳有力,起初只是一部分人注意到了林平安与侯步平二人,待那柳治平与李维的视线投过来以后,周遭众人才纷纷看向林平安。 林平安心中诧异,却是脸色不变,恭恭敬敬起身向着众学子行礼,礼后他才慢悠悠转过头小脸望着侯步平。 那侯步平笑意憨厚,不似那般轻浮浪荡之人,恍若他先前说的话并无不妥。 幼童论学,当朝从未有过先例,何况林平安还是一个尚未蒙学的人,可论学偏偏讲究文无第一,让林平安参与进来也合乎礼制。 林平安苦笑:“候师兄说笑了,小子尚未蒙学何能与诸位叔伯一起探究,此番能过来观参已是知足了”。 侯步平听见此话却是不以为然:“小弟弟何须在意这点,此地同门学子众多,皆是饱学之辈,何愁不能蒙学”。 “天呐?!凡道蒙学?”。 林平安还未晃过神,周遭却是有人已经惊呼出声来。 此刻,先前远处还在看热闹的那大部分学子此时竟然都不约而同的围上前来,一时间林平安的身边围满了学子,就连先才那处于众人中心的李维也不经侧目过来。 他先是上下打量了下被众学子围在中间的林平安,随即便又一脸古怪的盯着那侯步平,神色中好似在琢磨什么。 “爹爹什么是凡道蒙学?”此刻,就连那好似对学府之事尽数了然于心的柳晓晓见到此时的状况也忍不住向柳治平询问起来。 不过,这柳治平此刻竟也愣在了原地,看着侯步平的眼神凝重起来,一时间他竟没有反应过来自己的女儿此刻也在呼喊自己。 此时最为迷糊的还得属被诸位学子围在中间的林平安,先前他处在这论学之地的外围,人还不多,可如今被围在中间,那方才被风吹的有些微微发白的小脸蛋儿,此刻在人群的簇拥下也不经红润了起来。 他无措的望向侯步平,而他发现侯步平此刻也在看向他,后者脸上的神色此时十分郑重。 “没错,凡道蒙学,小弟弟,你可愿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